大型公立医院的放射科里,西门子标志越来越常见,这背后是一场价值数十亿的医疗设备市场争夺战。
2025年11月10日,公立医院放射影像设备采购市场迎来一波高潮——单日中标金额高达3.6亿元。在123套设备中,西门子医疗斩获颇丰,不仅在CT领域以4套设备位居榜首,更在DSA市场一举拿下7套设备,成为当日最大赢家。
回望8月以来,西门子医疗在中国医疗设备市场表现强劲,8月中标总额达8.52亿元,同比增长41%,其中DSA增长105%。
西门子医疗在中国市场的全面开花,不仅反映了高端医疗设备市场的格局变化,也揭示了国内医疗机构在设备采购中的价值取向。
进口品牌的强势地位
纵观近几个月的医疗设备中标情况,西门子、GE医疗和飞利浦三大进口品牌在高端市场仍占据主导地位。
据天风证券8月份的数据显示,西门子医疗1-8月整体中标总额达74.89亿元,整体同比增长49%。同期,GE医疗以85.41亿元的总中标额领跑市场,而西门子医疗在增速上更胜一筹。
在具体设备领域,西门子的高端产品线表现尤为出色。8月份,西门子DSA设备同比增长105%,增长速度远超其他品类。
进入10月,西门子医疗的强势表现仍在延续。10月28日,西门子医疗在DSA领域再次拿下2套设备,在MRI市场也有所斩获。 10月30日,西门子医疗更是获得2套CT设备和1套MRI设备。
从市场份额看,西门子医疗在多个高端设备领域保持稳定份额。在11月10日的中标结果中,西门子在CT市场的11套设备中占据4套,在DSA市场的16套设备中拿下7套,市场份额均超过三分之一。
国产崛起:
不容小觑的国内力量
进口品牌强势的同时,国产医疗设备商也在悄然崛起。
以联影医疗为例,8月中标总额达到10.14亿元,同比增长49%。 1-8月整体中标总额70.28亿元,增速高达60%,比西门子医疗的增速还要快。
国产设备商的增长势头在多个细分领域均有体现。迈瑞医疗8月中标总额8.5亿元,同比增长18%,其超声设备增速达到51%。
开立医疗的软镜增速更是高达115%,显示出国产品牌在特定领域已形成竞争力。
从市场份额分布来看,不同设备领域的竞争格局各异。在CT等高端设备领域,进口品牌仍占主导。
以8月24-25日的数据为例,17套CT设备中,GE医疗独占14套,西门子医疗和联影分别获得1套和2套。 而在超声领域,国产品牌表现更为出色,同一时期,迈瑞医疗中标16套超声设备,超过GE医疗的14套。
高端突破:
西门子的产品策略
分析西门子医疗的中标情况,不难发现其聚焦高价值设备的策略。西门子在中高端设备市场的优势,很大程度上源于其持续的技术创新和产品布局。
以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的采购项目为例,西门子医疗以3350万元的价格中标大型医用设备,包括MAGNETOM Vida、SOMATOM Force等高端型号。 这些设备均属业界领先水平,体现了西门子在高端医疗设备领域的技术实力。
从近期中标结果看,西门子的产品线覆盖极为全面。在11月10日的结果中,西门子医疗不仅在高价值的CT和DSA设备中表现优异,还在MRI和X射线设备中有所收获。
全面覆盖的策略使西门子能够满足不同等级医院的多样化需求。
西门子医疗在DSA领域的突出表现尤为值得关注。DSA设备技术壁垒高,单台价值大,一直是跨国企业的优势领域。
西门子医疗8月份DSA设备同比增长105%,远超过其整体增长水平,表明它正在强化这一优势领域的地位。
市场博弈与走向
医疗设备市场的竞争格局正在发生变化。一方面,进口品牌在高端设备领域依然保持强势;另一方面,国产品牌正在快速追赶,并在某些领域形成突破。
从政策层面看,国产替代是大势所趋,但过程可能比预期更长。高端医疗设备研发周期长,技术壁垒高,需要长期投入。国产品牌虽增长迅速,但在高端市场与进口品牌仍有差距。
从医疗机构采购行为看,不同级别医院的采购策略差异明显。大型三甲医院更倾向于采购进口设备,尤其是在放射科、心血管介入等关键科室。
以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为例,该院选择西门子的高端设备,代表了大型医院对设备性能和稳定性的高要求。
细分市场的差异化竞争将成为未来主要趋势。在基层医疗市场,国产品牌凭借性价比和本土化服务优势,市场份额稳步提升。
而在高端市场,西门子等进口品牌仍将凭借技术优势和品牌影响力保持领先。
纵观全国医疗设备市场,国产品牌正凭借性价比和本土化服务,在基层医疗市场占据一席之地。而西门子等国际巨头依然牢牢掌控着高端设备市场,特别是在三级医院的核心科室。
医疗设备市场的这场博弈,远未到终局。国产厂商在加速技术追赶,而西门子们也在不断推出更适合中国市场需求的产品。未来的竞争,将不仅仅是价格与技术的比拼,更是生态与服务的较量。
往期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