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会员登录

用户登录 评委登录
一周内自动登录 建议在公共电脑上取消此选项
一周内自动登录 建议在公共电脑上取消此选项
依据工信部新规要求,运营商部署做出调整,现部分用户无法获取短信验证码(移动运营商为主)。如遇收不到短信验证码情况,请更换其他手机号(联通、电信)尝试,有疑问请电话咨询:18912606905、18136127515。
一周内自动登录 建议在公共电脑上取消此选项
手机验证码登录 还未账号?立即注册

会员注册

*依据工信部新规要求,运营商部署做出调整,现部分用户无法获取短信验证码(移动运营商为主)。如遇收不到短信验证码情况,请更换其他手机号(联通、电信)尝试,有疑问请电话咨询:18912606905、18136127515。
已有账号?
医械创新资讯
医械创新资讯

强生老兵跳槽!巨头拆分后的“骨科一代”去向何方?

日期:2025-11-15
浏览量:2033

2025年11月11日,美国心脏介入企业 Imricor Medical Systems 公布了一则人事任命:前强生(Johnson & Johnson)骨科全球掌门人 Aldo Denti 正式加入公司董事会

在强生任职近二十年间,Denti 先后担任过 MedTech 多个核心业务的领导职务,直至2020年代初出任全球骨科板块(DePuy Synthes)集团主席。一个月前,他刚刚转任 Dentsply Sirona 的首席商务官;如今,又出现在以 MRI 引导心律失常消融为核心的 Imricor 名单中。

乍看是一则高管流动新闻,但放在全球产业格局的坐标上,却显得意味深长——因为此时的强生,正处在拆分骨科业务的关键时点。


# 从集团到独立:强生骨科的“结构分离”

就在一个月前,强生发布了2025年第三季度财报,并同步宣布了将骨科业务 DePuy Synthes 拆分为独立公司的计划

相关阅读:1710亿!财报发布!强生拟分拆骨科业务

这意味着,在2023年剥离消费健康业务 Kenvue 之后,强生又一次开启“组合重构”,进一步聚焦在六大高增长领域:肿瘤、免疫、神经科学、心血管、手术与视野。

按照公告,DePuy Synthes 计划在未来 18–24 个月内完成分拆,预计在 2027 年中正式独立。该业务年营收约 92 亿美元,占集团总收入的 10% 左右,覆盖关节重建、创伤、脊柱及数字手术四大板块。

尽管盈利稳定,但增长相对缓慢。过去几年,DePuy Synthes 面临着全球骨科市场趋稳、创新节奏放缓的结构性问题,也正因此成为强生“聚焦”战略下的剥离对象。

集团层面的逻辑十分清晰——剥离低增速板块,集中资源于AI、机器人和高景气临床赛道。
但从产业层面看,这不仅是一场资本结构的重组,也是一场关于组织与人才迁移的开端。


# “骨科一代”的迁移:从关节到心脏的坐标转换

Aldo Denti 的转身,正是这股迁移潮流的一个缩影。
他是典型的“骨科一代”管理者——职业生涯横跨 Medtronic 与 Johnson & Johnson,对关节重建与创伤修复领域有深厚积累。
在他的任期内,DePuy Synthes 推动了数字化手术规划与导航产品的整合,也加速了机器人与骨科术式的协同应用。

但当巨头的增长曲线趋缓、拆分成为必然,经验与资源开始向新的技术边界转移。
Denti 此次选择的 Imricor,是一家以 MRI 引导电生理手术平台为核心的企业——其产品让医生能够在实时磁共振成像下完成心律失常消融,实现“所见即所治”的精准操作。
这种从“骨科重建”到“心脏介入”的跨界,表面跨度极大,实则反映出同一种逻辑:手术的可视化与精准化,正在成为医疗技术的共同底层语言。

在接受媒体采访时,Denti 表示:“过去三十年,我见证了医疗科技的多次革新,但很少有一种技术能像 Imricor 的 MRI 平台这样,重新定义一个领域的可能。”

这句话,也可以被视作传统外科领域向影像与电生理融合的宣言。


# 从拆分到流动:巨头重组下的人才再分配

强生的拆分,是一次资本逻辑的调整;但对于产业而言,更深层的变化是人。
当巨头体系中的“骨科一代”开始向其他赛道迁移时,实际上也意味着一种 知识与管理能量的再分布

过去十年,全球骨科企业的创新重心集中在机械与材料层面——更轻的假体、更强的耐磨性、更精准的机器人辅助手术。
而在下一阶段,行业的增长点正在向 软组织、神经系统与微创介入等方向移动。
这使得具备外科工程思维与全球商业体系经验的骨科管理层,成为新兴技术公司的“稀缺资源”。

Imricor 的选择并非偶然。其创始人 Steve Wedan 在声明中强调:“Aldo 的加入,将帮助我们在全球化商业化阶段建立更成熟的组织体系。”
换句话说,这是一场从巨头到创新公司的“基因移植”。


# 从骨科到影像介入:技术与增长逻辑的迁移

纵观近几年全球医疗科技巨头的调整路径,强生并非个例。
Zimmer Biomet 已将脊柱业务拆分为独立公司 ZimVie;Stryker 在并购整合后逐步收缩部分非核心板块;美敦力也在削减外围资产、聚焦手术机器人与心血管介入。
“拆分”正在成为一种普遍的结构优化手段,其背后隐藏着同样的增长逻辑:资本回流到高势能技术,组织向更快的创新闭环迁移。

而这些迁移的承载者,往往正是像 Aldo Denti 这样的“骨科老兵”。
他们经历过从机械到数字、从手工到机器人化的产业变迁,具备跨学科整合与全球市场的双重视角。
当这样的经验被引入以影像、电生理、AI 为核心的新兴企业,形成的往往不仅是“管理补位”,而是创新体系的加速器。

Imricor 正处于从研发验证走向全球商业化的关键阶段。
近期,荷兰阿姆斯特丹大学医学中心团队完成了全球首例在实时 MRI 指导下进行的缺血性室性心动过速消融手术(VT Ablation),这标志着该公司在临床转化层面的重要突破。
Denti 的加入,意味着公司希望在技术“被验证”之后,进一步打通市场准入、医院网络和临床教育等环节——这是传统巨头最擅长、但初创企业最欠缺的能力。

因此,这类人事变动不只是个体选择,而是创新周期中角色的再分配:资本推动拆分,技术驱动跨界,人才成为连接二者的关键环节。


# 结语:巨头拆分之后,故事仍在继续

强生骨科的独立进程还在推进,DePuy Synthes 未来的资本路径、组织形态和技术重点仍待观察。
但可以确定的是,那些离开的“骨科一代”并未离开行业,他们正在另一条创新曲线上重新布局。

在全球医疗科技的下一轮增长周期中,产业的重心或许将不再由产品线决定,而是由技术逻辑决定——
从骨到心,从机械到智能,从巨头体系到创业网络。
正如一位业内分析师所言:“医疗科技的版图正在被重新绘制,而笔,往往握在那些经历过上一个时代的人手中。”






▲文章来源:思宇MedTech
▲转载请标注以上来源

声明:本文仅作信息传递之目的,仅供参考。本文不对投资及治疗构成任何建议,请谨慎甄别。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为保障双方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如有平台转载本篇文章,须自行对该篇文章负责,医疗器械创新网不对转载引起的二次传播负责。

往期推荐

财务造假,医械龙头企业退市倒计时

迈瑞,再次出手!

奥林巴斯,新品

苏州这一械企,拿下近亿元融资!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