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会员登录

用户登录 评委登录
一周内自动登录 建议在公共电脑上取消此选项
一周内自动登录 建议在公共电脑上取消此选项
依据工信部新规要求,运营商部署做出调整,现部分用户无法获取短信验证码(移动运营商为主)。如遇收不到短信验证码情况,请更换其他手机号(联通、电信)尝试,有疑问请电话咨询:18912606905、18136127515。
一周内自动登录 建议在公共电脑上取消此选项
手机验证码登录 还未账号?立即注册

会员注册

*依据工信部新规要求,运营商部署做出调整,现部分用户无法获取短信验证码(移动运营商为主)。如遇收不到短信验证码情况,请更换其他手机号(联通、电信)尝试,有疑问请电话咨询:18912606905、18136127515。
已有账号?
医械创新资讯
医械创新资讯

募资4亿!数字医疗平台成功IPO,首日市值近百亿

日期:2025-09-19
浏览量:2043

2025年9月17日,港股市场见证了一场数字医疗的资本盛宴。健康160(02656.HK)登陆港交所主板,首日股价大涨137.34%,收盘价28.22港元,市值一度逼近百亿港元。

这不仅是一家深圳企业的资本化节点,也折射出市场对数字医疗平台模式的重新估值。在器械、药物之外,资本正把目光投向能够整合医疗资源、承载用户入口的平台型公司。

本次健康160全球发售约3364.55万股,募集资金约4亿港元,未来将投入到医疗资源扩展、研发投入、产品和服务体系丰富,以及战略并购与运营支持。

from clipboard


# 公司画像:从“线上预约入口”到“医院数字化基建的配套供方”

健康160的起步是“预约挂号/就诊服务入口”,但其当下定位已从“面向C端的工具型App”扩展为“连接患者、医疗机构与医生的 O2O 平台+院端SaaS的组合”。根据公司对外披露与第三方报道,平台连接超14400家医院(含公立医院)、9060家民营医疗机构、29000家基层医疗机构(覆盖全国31个省级行政区),可覆盖在线预约、导诊分诊、处方续方、线上问诊、院后随访、慢病管理等环节。

在供给侧,健康160并非单纯“流量分发”,而是以院端信息系统对接与运营外包服务切入,帮助医院将线下流程(预约—分诊—缴费—取检—取药—出院/随访)搬到移动端,提升就诊峰值期的“处置能力”。在医生侧,平台累计连接约90万名临床医生(其中约65万在平台有活跃行为),并提供线上门诊排班、远程复诊、随访工具与个人品牌页面等“轻量SaaS”能力,降低医生线下峰谷波动的“空置损耗”。

图片

在需求侧,健康160披露注册用户约5520万,其中活跃用户的就诊路径以“线上预约—线下就诊—线上复诊/随访”为主,场景依附医院与医生的真实服务,路径天然“以服务为锚”,与“纯内容导流型健康平台”存在差异。

整体来看,健康160的“平台+SaaS”路线有三个关键词:医院连接深(强调院端对接)、服务链条长(覆盖院前—院中—院后)、医生经营可持续(强化医生的线上服务工具与患者管理)。


# 业务表现:三端协同的“效率—付费—复用”机制是否跑通?

用户侧:就医高峰期,用户最痛的“卡点”是预约与现场排队。健康160用“院端排班直连+移动端缴费/取号/候诊信息”降低时耗;在慢病与复诊场景,以线上复诊+药品到家/院内自取的方式,压缩复诊流程时间。站在用户体验的角度,平台的主要“可量化价值”是节省时间降低就医不确定性,这也是平台维持较高留存率的基础。

机构侧:对医院而言,互联网诊疗不止于“额外渠道”,更是应对峰值就诊压力、支撑DRG/DIP下“全流程成本控制”的抓手。院端SaaS与运营外包服务的价值在于:①把预约、缴费、检验、取药等“非医疗行为”线上化,释放现场人手;②通过线上复诊与随访分流复诊患者;③更好地把控“就诊事件”的全流程数据,为后续的绩效管理与医保合规提供依据。平台在此处的“护城河”来自对公立医院流程与合规的理解和“改造成本”的前置投入。

医生侧:医生在平台的长期经营,取决于线上门诊效率、患者复购与口碑沉淀三件事。健康160通过“在线排班+评价系统+复诊工具”形成一个“可复用的经营闭环”,从而提升医生服务的边际收益。

从“投入产出”的视角,健康160的商业化仍以平台服务费、技术服务费与增值服务为主。

健康160近年来收入稳步增长,2022年至2024年营收分别约5.26亿元、6.29亿元6.21亿元,2025年一季度约1亿元。尽管收入保持增长,公司仍处亏损状态,近三年净亏损均在1亿元左右,2025年一季度亏损收窄至约1700万元。

公司收入主要来自医药健康用品销售和数字医疗解决方案,其中前者占比超过三分之二,但毛利率较低(2024年仅约1.4%),而数字医疗解决方案毛利率超过70%,是主要利润来源。健康160近年来持续加大研发、营销投入,推动平台扩张和数字医疗业务增长,短期仍承压,但盈利改善趋势逐步显现。


# 赛道与监管:从“互联网+医疗健康”到“医疗服务数字化的刚需”

中国互联网医疗的政策主线,可概括为“鼓励合规线上服务、强调医疗质量与支付安全并重”。一方面,线上问诊、互联网医院、处方外流与医保线上支付自2018年以来政策逐步明晰;另一方面,监管对医疗质量、处方合规、隐私安全、数据出境等设置了明确边界。政策底层的目标是让数字化成为医疗服务体系的“增效引擎”,而不是“另起炉灶”的替代供给。

在支付侧,DRG/DIP改革推动医院从“项目付费”走向“按病组付费/按人头付费”,直接驱动医院把“流程效率与院后管理”作为成本控制的关键发力点。健康160的院端SaaS与运营服务,恰好卡在“帮助医院做流程再造与院后管理”的位置,这成为其B端价值的重要来源。

供给侧的另一变化是公立医院的信息化升级与互联互通。不少医院计划把预约、移动缴费、检查检验、影像结果、随访复诊等“患者侧触点”统一到院级App或小程序。对平台而言,这既是机会(深度对接医院带来的稳定合作),也是挑战(各地医院IT架构差异大,对接改造成本高)。健康160目前的覆盖面与连接深度,说明其在“复杂院端改造”上已取得一定方法论与复制能力。


# 对比视角:与“医健互联网四小龙”以及区域平台的差异化

与阿里健康、京东健康、平安健康、微医的差异
这四类平台的共同点,是拥有强用户入口与强药品零售/保险/整合营销能力;不同点在于线上医疗的深度与供给组织方式。对比来看:

  • 健康160强调“院端连接+就诊流程数字化”,属于“医院数字化基建的配套供方+O2O平台”,其用户增长与变现更依赖医院/医生供给侧的可持续与深连接;

  • 电商系平台以药品零售与供应链见长,线上医疗是带动处方外流与复购的“前置服务”,医院端深度连接不是主线;

  • 保险系平台擅长“健康管理+保险/理赔闭环”,以降低赔付与拉长客单周期为目标;

  • 区域卫健委自建平台在基层医疗与公卫管理方面更有优势,但在跨区域的供给整合、医生经营工具与商业化能力上往往受限。

因此,健康160的“位势”是专注就诊服务与院端流程改造的垂直平台。这决定了它不一定追求全量用户速度,但必须在公立医院与医生侧“打穿流程—沉淀数据—复用能力”,用“难、慢、重”的方式建立进入壁垒。上述差异在其连接的医院数量、医生活跃度与用户留存率上得到体现。


# 竞争格局:平台能力的比拼在“连接深度”而非“入口之广”

互联网医疗的“入口之争”已转向“连接与供给的质量之争”。

健康160的价值命题并不复杂:把一个原本冗长、碎片化、高不确定性的就医事件,变得更可预期、更高效。这意味着它既要做平台的“轻”,也要承担医院数字化的“重”;既要服务患者体验,也要对接医院的效率与医生的经营。

我们判断接下来两类能力将决定平台的长期胜负:

  • 医院侧“重改造”的复制效率:包括对各地院端系统的适配、统一数据结构、移动端流程编排、医保/商保线上结算对接等。这些不是“堆代码”能解决的,需要长期的项目交付经验与本地团队组织力。

  • 医生侧“线上执业的经营效率”:如何帮助医生高效完成随访与复诊,如何沉淀个人口碑与患者资产,如何让医生愿意把真实的门诊“延续到线上”。这决定平台能否从“渠道”走向“场景与服务”。

健康160披露的数据(医院/机构覆盖、医生连接与用户规模)显示其在“连接深度”上已形成一定领先,但这仍需要在更多核心城市与三甲医院的复杂项目中持续验证。






文章来源:思宇MedTech
▲转载请标注以上来源

声明:本文仅作信息传递之目的,仅供参考。本文不对投资及治疗构成任何建议,请谨慎甄别。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为保障双方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如有平台转载本篇文章,须自行对该篇文章负责,医疗器械创新网不对转载引起的二次传播负责。

往期推荐

财务造假,医械龙头企业退市倒计时

迈瑞,再次出手!

奥林巴斯,新品

苏州这一械企,拿下近亿元融资!

图片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