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会员登录

用户登录 评委登录
一周内自动登录 建议在公共电脑上取消此选项
一周内自动登录 建议在公共电脑上取消此选项
依据工信部新规要求,运营商部署做出调整,现部分用户无法获取短信验证码(移动运营商为主)。如遇收不到短信验证码情况,请更换其他手机号(联通、电信)尝试,有疑问请电话咨询:18912606905、18136127515。
一周内自动登录 建议在公共电脑上取消此选项
手机验证码登录 还未账号?立即注册

会员注册

*依据工信部新规要求,运营商部署做出调整,现部分用户无法获取短信验证码(移动运营商为主)。如遇收不到短信验证码情况,请更换其他手机号(联通、电信)尝试,有疑问请电话咨询:18912606905、18136127515。
已有账号?
医械创新资讯
医械创新资讯

国家级医疗器械重磅洞察评估项目启动征集,创新力量领航产业变革

日期:2025-08-28
浏览量:2081

“十四五”攻坚收官与“十五五”谋篇布局的历史交汇点,中国医疗器械产业正以年均复合增长率10%的强劲动能实现规模扩张,稳居全球第二大市场,成为重塑全球医疗格局的核心力量。规模跃升的背后,是一场由政策赋能、技术裂变、生态重构共同驱动的深刻产业质变。中国科学院院士、国家高性能医疗器械创新中心主任郑海荣强调“当前,医疗器械产业处在全球新一轮科技创新与产业变革的最前沿。高性能医疗器械是国家重点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是健康中国战略的重要保障,创新是中国医疗器械行业下一阶段最主要的发展动力。

在新一轮战略转型进程中,一批医疗器械创新生态共建者也持续通过多种方式推动产业升级。作为医疗器械领域唯一的国家级创新平台——国家高性能医疗器械创新中心(以下简称“国创中心”),始终立于潮头。成立五年来,国创中心“创新枢纽”为核心定位,构建了“研发链-产业链-应用链-资本链”全生态体系同时作为国家级产业智库,深度参与医疗器械领域顶层策略设计与制定,描绘国家高性能医疗器械产业图谱,从源头推动产业创新发展。

值此历史性窗口期,国创中心于近日正式启动“2025年度医疗器械行业创新生态洞察评估”(以下简称“洞察评估”)。作为连续年坚持非营利性运作的国家级权威评估项目,洞察评估以前沿技术渗透、临床转化应用、产业链自主为标尺,聚焦AI医疗、精准治疗等前沿领域致力发掘医械创新新生力量,为中国从“医疗器械大国”迈向“医疗器械强国”绘制了可借鉴的创新坐标与行动路径。 

图片来源:国创中心


创新引领:国家级评估构建医疗创新坐标系

“医疗器械行业创新生态洞察评估”最初由郑海荣院士倡导发起,基于国创中心作为国家队“要扛起医疗器械创新的旗帜,为国家医疗器械行业把舵领航”的战略考量。洞察评估旨在通过科学评价体系,发掘真正具有技术突破能力和产业引领价值的创新主体。“在这么一个颠覆性技术风起云涌的时代,特别是经济和产业加速创新发展的环境下,更需要关注源头创新”。

迄今为止,洞察评估已连续举办三届,始终以“挖掘医疗科技新锐、推动成果转化、赋能产业升级”为目标,凭借多维度客观数据全景展现企业创新力、转化力、影响力及资本认可度,为中国医疗器械产业构建起具有战略价值的创新坐标系。

据国创中心发布的近两届评估结果数据显示,2024年新锐百强企业专利申请总量(含发明专利与实用新型专利)2023年新锐百强企业实现13%增长两届新锐企业累计参与国家级产业研合作项目共计35个,省级、985高校、三甲医院等产学研合作项目473个,展现出持续提升的技术原创力。在产品转化方面更是跑出加速度,2023年新锐百强企业在此后两年内累计获批87款新产品,多集中于高端影像设备、手术机器人等高端医疗装备领域,其中8款产品通过国家创新通道审批上市,占比近10%8款产品成功获得FDA、CE等国际认证,中国智造正逐步打破跨国企业的技术垄断,展露出进军全球市场的强劲势头

洞察评估对创新生态的赋能效应在资本市场得到有力验证。尽管近两年资本市场整体遇冷新锐百强企业仍逆势完成累计69轮融资(2024年至2025年上半年)。连续两年获评的40家企业中,近半数获得后续融资,展现出强劲的发展韧性。同时两届优秀投资机构年均投资项目81个,年均领投项目37个,保持较高的投资活跃度。值得关注的是,相关机构投企业中有8家2024年实现IPO充分印证了洞察评估评价体系与市场价值判断的高度一致性。这种资本与创新之间的正向循环,正成为中国医疗器械创新力量成长的重要驱动

在临床转化和生态协同方面,产学研融合成效显著。2024创新成果转化先锋医院的医械专利转化总量较2023年先锋医院增加85项,增长17%创新高地(高校及科研院所的科研发文量近两年保持14%增长,其中产学研合作项目占比突破30%,“临床需求牵引+技术策源支撑”的创新闭环已然形成。

更具意义的是,2024年新锐百强企业中参与医学指南及行业标准制定的占比较2023年增长45%,获得国家级荣誉的企业数量翻番,显示出获评企业在医疗器械创新领域的影响力正逐步深化洞察评估含金量显著提升。


评估升级:紧扣国家战略,锚定未来布局

历经三年积淀,“医疗器械行业创新生态洞察评估”已形成覆盖技术研发、成果转化、资本对接的创新雷达网。这一国家级评估体系始终以服务国家战略为导向,通过动态调整评估类目与维度,聚焦战略意义重大、前沿性强、潜力大的细分领域,深度嵌入国产替代、前沿技术突破等核心议题,与国家医疗器械产业发展需求同频共振。

实际上,当前医疗器械领域中,前沿技术浪潮已掀起产业革命序幕。年初至今,国家医保局已将脑机接口开辟独立收费项目,打通临床商业化“最后一公里”;工信部等七部门印发新规,将脑机接口列为“未来产业十大标志性产品”;人工智能与手术机器人、精准诊疗装备深度融合,推动产业从“器械制造”向“智慧医疗生态”跃迁……科技浪潮激荡,医疗器械产业创新发展的转折点已然到来。

因此,继2024年首次针对医学影像、体外诊断、高值耗材三大“卡脖子”领域单设评估类目之后,2025年,洞察评估将视野进一步延伸至AI辅助诊断、泛血管介入、眼科诊疗等新兴赛道。泛血管介入直击当前心血管疾病高发痛点,眼科诊疗瞄准人工晶体等高端器械的国产化替代,AI辅助诊断则承载着医疗智能化、精准化的未来。 

随着“健康中国2030”战略的深化高端医疗装备国产化攻坚,评估体系同步展开系统性升级与生态化拓展。从最初的“企业+人物”双维度,到如今覆盖企业、人物、产品、高校、医院、投资机构、产业园区七大评估维度、十数个评估类目,评估网络已实现对创新链、产业链、资本链的全方位覆盖。 

根据征集公告,今年新增的产业园区评估类目,是对区域产业集聚政策的积极响应——通过评价园区在技术孵化、产业链配套、政策扶持等维度的表现,推动区域创新载体与国家级平台深度联动。

此外,与中国医学创新联盟合作的医疗机构类目评估,丰富了医工合作的新模式;与全球领先的科学与医学信息服务机构爱思唯尔(Elsevier)合作开展高校类目评估,以数据化成果增强评估的权威性、客观性。同时,国创中心也行业企业持续筛选出一批懂产业、懂创新、真正能够帮助企业成长的投资机构。可以说,以洞察评估为基点,一个能够促进多方协作和技术转化,涵盖企业、高校、医院和投资机构的创新生态已初具规模。


应势而生:国家级平台的生态赋能逻辑

评估升级的背后,是国创中心对“围绕国家医疗器械产业需求做创新”的深刻践行。作为医疗器械行业唯一国家级创新中心,国创中心肩负着“攻克核心技术、构建创新生态、引领产业升级”的三重使命,代表了培育医疗创新“国家队”的坚实力量,见证并推动着行业不断进步。

国创中心打造的“热带雨林式”创新生态,展现出强大的资源统合能力。通过纵向贯通“研发链-产业链-临床链”联通国创中心创新研究院、国内顶尖科研机构、三甲医院与龙头企业,培植创新“土壤”,形成临床需求转化的闭环;横向上,则连接“资本链-服务链-孵化链”,通过投融资、产业空间运营CDMO智能制造等一系列产业服务,向医疗器械创新企业“立体”赋能,构建起动态平衡的产业生态系统。

这种纵横交织的立体生态,使其既能精准捕捉临床一线的迫切需求,又能快速调集产业链要素实现技术突破——国内首套自主研制ECMO整机系统从实验室走向手术室,全球首台5.0T人体全身医学磁共振成像系统的临床转化,正是这种生态赋能的生动注脚。

正是这种全要素、多层次的资源整合优势,赋予“医疗器械行业创新生态洞察评估”独特的基因。相较于商业机构评选,洞察评估既植根于真实医疗场景的临床验证,又能穿透资本泡沫洞察技术本质,其发布的评估结果已成为行业的“创新风向标”与“生态指南针”。这种源自国家战略站位、淬炼于产业实践的评估维度,正是洞察评估超越同类评选的核心竞争力。

唯有将实验室的原始创新,转化为填补产业链空白的“国之重器”,转化为应对老龄化趋势、提升基层诊疗水平的惠民工程,转化为参与全球竞争的技术标准,中国医疗器械才能真正完成从追赶者到引领者的蜕变。在此进程中,持续迭代的洞察评估,正为行业绘制一幅与国家战略同向而行的创新导航图。

2025年度医疗器械行业创新生态洞察评估征集类目,图片来源:国创中心

据了解,洞察评估征集将持续至10月9日截止,评估结果将年底由国创中心公示,所有获评对象均将加入国创中心的产业服务创新生态圈,有望在链接市场资本、获取临床资源、中试资源及产业链资源对接等方面得到一系列支持。全国范围内医院、高校及科研院所、医械企业及企业家均可以在国创中心官网https://nmed.org.cn/Content/xwzx/xw/2025-08/147197.html)查询具体报名条件与报名方式。

行业洞察评估背后,是中国医疗器械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战略转型的体现,是中国迈向医疗器械创新型国家的路线探索,更是“健康中国”战略下,国产医疗器械行业坚定自主创新、高质量发展的雄心壮志。从政策护航到技术突围,从单点突破到生态重构,国创中心作为国家级创新智库,正以战略高度与全球视野,推动中国医疗器械行业从技术跟随者,成为规则定义者。正如洞察评估体系所揭示的,当源头创新与产业生态形成共振,中国医疗科技的星辰大海才真正扬帆起航。






文章来源:国家高性能医疗器械创新中心
▲转载请标注以上来源

声明:本文仅作信息传递之目的,仅供参考。本文不对投资及治疗构成任何建议,请谨慎甄别。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为保障双方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如有平台转载本篇文章,须自行对该篇文章负责,医疗器械创新网不对转载引起的二次传播负责。

图片

往期推荐

BD,1254亿元出售!

被罚32亿,强生不服

52亿元!巨头被私有化退市

械企IPO进程竞速:谁能接棒北芯生命?

图片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