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一个5厘米胸壁手术切口,食道超声引导,插入心肌旋切器械,固定切除器位置和开口方向……一套行云流水般的操作,魏翔快速将多余的心肌组织通过切除器吸附取出。通过超声再次评估,反复多次精准切除全部心肌组织后,患者左室流出道压差很快降至正常,二尖瓣反流消失。
魏翔教授检查患者状况
在现场观摩的美国梅奥诊所前心血管外科主任、美国胸外科学会前主席Schaff教授是全球治疗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的权威,在其40多年的职业生涯中,一直运用传统的开胸方法。“现场观摩了魏翔教授的手术,并和病房里多位术后恢复的病人交谈后,我感觉非常震撼。”Schaff教授说道。
手术期间,Schaff教授就肥厚心肌的切除范围进行了询问。魏翔教授解释,该技术在心脏不停跳下进行操作,可在每次切除后进行评估,切除范围是由左室流出道压差、二尖瓣反流程度、室间隔斑痕组织、二尖瓣收缩期前向运动等多种因素共同决定,是一个综合评估的结果,更加精准。
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下称肥心病)是一种遗传性心脏病,是青少年及运动员猝死的主要原因,根据发病率推算,我国约有200万到500万患者,全球约有1500万患者。目前,肥心病常规治疗方法为,通过心脏开胸直视手术切除肥厚心肌,然而该手术方式难度大、创伤大、风险高,因而大多数患者选择服用药物保守治疗,但仅能暂时缓解症状,无法根治。
“能做手术的医生太少,愿意开胸手术的病人不多。”魏翔教授分析,传统手术要在心脏停跳、体外循环下进行手术,创伤大、难度高,手术视野局限,经验缺乏的医生也难以在切多切少之间达到精准的平衡。
为解决这些难题,魏翔教授团队历时5年原创发明了一种心肌旋切器械,借助该器械可以在不开胸、心脏不停跳的情况下,为患者精准切除肥厚心肌。2022年,该技术首次应用于临床,获得包括国家发明专利和美国发明专利在内的近20项专利,是完全由中国医生原创的突破性技术。
魏翔教授与国内外专家交流
克利夫兰和苏黎世大学医学院心外科、欧洲心胸外科杂志前副主编Mestres教授观摩手术后,感叹道:“技术彻底颠覆了现有的肥厚型心肌病治疗方式,其安全性高,损伤小,效果显著。”
巴塞罗拉大学医学院心脏外科Quintana教授表示,该项技术极大改进了心肌切除术,使常规4—5小时的手术缩短至1小时,且可操作性强,较传统手术更易被外科医师掌握,有利于全球推广,期待这一技术早日应用于欧洲。
今年8月,影响因子24的国际顶尖心血管杂志《美国心脏病学会杂志》开篇文章发表了魏翔教授该项最新研究成果,随刊评论文章认为该手术方法是拓展外科室间隔心肌切除术应用的重要一步。国家心血管病专家委员会微创心血管外科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心脏外科主任王春生教授评价,魏翔教授所发明的该项技术在肥厚型心肌病治疗上具有里程碑的意义,使心肌切除术微创化、精准化、可控化,极大改善了现阶段心肌切除术的困境,其推广有望造福更多肥厚型心肌病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