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手术机器人公司瑞龙诺赋(Ronovo Surgical)已完成近2亿人民币的Pre-B+轮融资,由纽尔利资本领投,翼朴资本跟投,公司所有老股东礼来亚洲基金、维梧资本、经纬创投、GGV纪源资本、LRI江远投资共同参与了本轮融资。
据悉,融资所得将用于公司产品注册临床和研发,加速模块化手术机器人落地及品牌推广。
#
国内首款分体式模块化手术机器人
瑞龙诺赋是中国腔镜手术机器人领域的创新先驱,致力为中国外科医生设计、开发匹配中国实际临床需求的创新型手术机器人。
公司聚集了一支在手术机器人设计、研发、制造和商业化方面经验丰富的团队,核心团队曾任职直觉外科、Auris Health、库卡、美敦力、施乐辉、诺尔康等全球知名医疗器械和机器人企业。
据了解,公司最核心的差异化在于:开发模块化、灵巧型腔镜手术机器人,可以更好地适配不同医院不同科室的需求,还能进一步提高手术流程标准化、缩短培训期,也符合中国医疗体系基础和目前的支付能力。
海山一®腹腔镜手术机器人
瑞龙诺赋于2021年开始研发的海山一®,是国内首个模块化手术机器人,而且海山一™已经在2023年通过型检/GLP动物试验。目前,这款产品正在加速推向医院和市场。
瑞龙诺赋首创的海山一®腹腔镜机器人平台,针对中国腹腔镜医生的手术场景开发,采用模块化设计,单手术臂床旁台车分布手术床旁,台车占地面积更小,空间使用更高效,为术者和助手提供更灵活充足的空间。
此外,海山一®还具有多种优势。它具有高兼容性,既可以配套使用瑞龙诺赋首创的一次性腕转器械,还可兼容目前腹腔镜手术的主流器械。
影像方面,海山一®既可以兼容院内3D视觉系统,也支持瑞龙诺赋自主研发的ICG荧光成像系统,为医生提供医学判断提供有力保障。
机械臂方面,瑞龙诺赋也优化了结构设计,在减少机体尺寸的同时,确保器械运动稳定。这一创新,使机械臂在支持多象限手术的基础上,缩小了手臂空间,并大幅减少了现有手术机器人在多象限手术中容易出现的机械臂碰撞的弊端。
瑞龙诺赋联合创始人毛颖博士表示:“新的一轮融资将加速海山一®机器人的临床应用和多专科布局,成为医生和患者的首选。”
#
千亿级手术机器人市场,国产进程加快
随着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新科技的快速渗透,医疗健康正在与机器人全面融合,引领外科技术大变革,手术机器人行业迎来快速发展。
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的统计,2020年全球手术机器人市场规模约为83亿美元,其中腔镜机器人市场规模52.5亿美元,占比63%,骨科机器人市场规模仅次于腔镜机器人,约为13.9亿美元,占17%。
长期以来,全球手术机器人海外市场被直觉外科、史赛克、美敦力等行业龙头占据着。
直觉外科:其中占最大份额的是直觉外科,该公司现在约占全球使用的机器人手术系统的80%。
达芬奇手术机器人
直觉外科2023年第二季度的收入为17.6亿美元,比2022年第二季度的15.52亿美元增长了15%。第二季度收入的上升是由达芬奇程序量的增长和系统安装基础的增加推动的,目前,达芬奇外科系统安装基数增加到8042个系统。同期相比,全球达芬奇程序增长了约22%。
Asensus Surgical:在美国市场,除了直觉外科外,还有一家被誉为“达芬奇杀手”的企业,叫做Asensus Surgical。这是一家专门研发手术机器人的公司。
在2023年第二季度,报告收入110万美元。与2022年同期相比,使用Senhance®手术系统完成的外科手术总数增加了27%。
史赛克:旗下最著名的产品Mako机器人手术系统,利用前沿的3D成像技术和人工智能算法,提供骨科手术的全面辅助。目前史赛克机器人手术系统已经在全球多个国家和地区得到广泛应用,受到了医生和患者的高度认可。
今年史赛克第二季度净销售额为50亿美元,本季度增长11.2%;医疗外科和神经技术的净销售额为29亿美元,本季度增长12.2%;骨科和脊柱的净销售额为21亿美元,本季度增长9.9%。
#
放眼国内市场,2020年全国手术机器人市场规模约为4.25亿美元,其中腔镜机器人占75%。可以发现,国内手术机器人市场存在极大的发展空间。
近几年来,伴随着国内政策的利好以及市场的旺盛需求,国产手术机器人企业频频入局,并有了一定的市场竞争力。
天智航:是是国内第一家、全球第五家获得医疗机器人注册许可证的企业。2020年7月7日,公司在上交所科创板上市,成为我国首家上市的医疗机器人企业。
天玑骨科手术机器人
其核心产品天玑骨科手术机器人,用于辅助医生精确定位植入物或手术器械,可广泛应用于脊柱和创伤骨科手术,其临床精度可达1mm以内,可显著减少术中辐射并提高手术效率,使复杂手术简单化、常规手术标准化、开放手术微创化、医疗资源均等化。
据天智航2023半年报显示,天智航实现营业收入8,191.62万元,同比增长34.41%。仅在2023年上半年,天智航骨科手术机器人开展的手术数量就超过1万例,较上年同期实现增长超过70%。
微创机器人:是一家业务覆盖腔镜、骨科、泛血管、经自然腔道和经皮穿刺五大「黄金赛道」的手术机器人公司。其2023半年报显示,公司实现营业收入4760.3万元,同比增加44.42%。
微创图迈®腔镜机器人
图迈®腔镜机器人由微创®机器人集团历时八年打造研发,于2022年1月获国家药监局批准上市,是第一款由中国企业研发并获准上市的四臂腔镜手术机器人。
该系统由医生控制台、患者手术平台和图像平台组成,采用主从式遥操作技术,实现医生可远离手术台并坐姿操作的手术方式,减轻医生负担。还具有三维立体真实术野、腕式手术器械高度灵活等临床优势,在临床试验中充分展现了其有效性和安全性。是第二个、国产首个全面覆盖胸腔、腹腔、盆腔领域临床应用重要复杂术式的腔镜手术机器人。
除此之外,国内腹腔镜手术也不断有新企业加入,目前产品已获批企业包括威高、精锋医疗、思哲睿、术锐,其中术锐获批产品为国内唯一获批的单孔手术机器人。
截至8月30日,据高工机器人不完全统计,有19家手术机器人宣布获得新一轮融资,包括康诺思腾、华匠医学机器人、罗伯医疗、爱博医疗等。从今年的融资轮次看,大多集中于早期阶段。
无疑,腹腔镜手术机器人市场和骨科手术机器人市场将成为最主要的覆盖领域,但是也将是竞争最激烈的市场。目前手术机器人国产替代进口已经成为了一种不可忽视的趋势。
#
政策加持
国产手术机器人品牌的机遇与挑战
在国家政策一路绿灯的大背景下,国产手术机器人产业迎来重大机遇。2023年1月,工信部等十七部门联合发布了《“机器人+”应用行动实施方案的通知》。在医疗健康领域提出,“鼓励有条件有需求的医院使用机器人实施精准微创手术,建设机器人应用标准化手术室,研究手术机器人临床应用标准规范。”
由此可见,手术机器人相关行业政策趋于宽松化,十四五期间手术机器人配置数量有望进一步放开。此外,随着达芬奇机器人专利逐渐到期,机器人赛道入场者将拥有更多的发展机遇。
目前,上海、北京、湖南、广东、江西等省市已陆续将手术机器人及相关耗材等项目纳入医保支付范围,手术机器人临床渗透率也将进一步提升。国产手术机器人有望以价格低、技术高等特点逐步替代进口产品。
我国手术机器人只有真正做到医工融合、新技术赋能、诊疗一体化,才能实现国产机器人在手术室里真正的推广应用。
来源:医疗器械创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