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首创应用,这一械企即将IPO
来源: 器械之家 2023年06月20日 14:00

近期,证监会官网披露,武汉兰丁智能医学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兰丁智能医学”或“兰丁”)上市辅导备案,辅导机构为中信建投证券,派出机构为湖北证监局。

 

官网信息显示,兰丁智能医学成立于2000年,是一家提供人工智能肿瘤筛查解决方案的医疗科技企业,该公司以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诊断为技术核心的高新技术企业,主要业务是用自动化、智能化、数据化、网络化、标准化、规模化细胞病理诊断技术服务于临床各类高发肿瘤早期诊断。

据悉,兰丁创始人、董事长孙小蓉博士是国际上最早一批研究人工智能肿瘤早期诊断临床应用的专家,在武汉同济医学院医学系完成了八年本硕学习,之后出国留学。曾任职美国纽约Memorial Sloan Kettering肿瘤研究中心,担任过加拿大BC肿瘤研究所研究员,后回国回到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任教授。还在国外从事肿瘤病理图像研究时,孙小蓉就发现了人工智能应用于病理领域的可能性,回国后于2000年创立了兰丁智能医学。

数据显示,自2014年起,兰丁已经完成了多轮融资。投资方涉及道彤投资、仙瞳资本、中银资产、以太资本、阿里健康等多家机构。目前,兰丁智能医学辅导备案材料公布的IPO辅导计划如下:


01 全球最早将AI和大数据云诊断技术 应用于癌细胞病理诊断

作为全球最早将人工智能和大数据云诊断技术应用于癌细胞病理诊断的开拓者,兰丁股份目前已拥有5大独立实验室,覆盖全国31个省市与2000多家医疗机构建立合作关系。

同时,兰丁智能医学宫颈癌筛查技术通过了中国NMPA、美国FDA、欧盟CE等认证,获得了多项国家专利,广泛应用于政府大规模筛查项目。该技术规模经济效应显明,成本低,效率高,化解了基层缺乏细胞病理医生的难题,突破了地域、时间、应用场景等限制,以经济有效的Al技术和商业模式,把实现宫颈癌筛查全覆盖、切实降低宫颈癌发病率和死亡率变为现实。此外,还可以用于临床远程及各类高发肿瘤的快速精准诊断。

兰丁智能医学创新技术与产品多次应用于政府大规模筛查项目,以湖北省妇联、省卫健委发起的湖北省宫颈癌筛查为例,2017年开始在国内率先将人工智能云诊断技术应用于省级政府大规模人群宫颈癌筛查中。2022年,经过5年运行,兰丁已经完成超过154万+例的有效筛查,这是国内迄今为止最大规模的省级人工智能+云诊断宫颈癌筛查项目。

人工智能创新技术的应用不仅实现了宫颈癌筛查的自动化和智能化,服务过程中亦体现出客观、精准、便捷及低成本的优势特点,产生了不俗的经济与社会效益。兰丁股份还积极与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院附属协和医院、中国电信湖北公司等高校、医院、行业龙头深化协作,在全世界首创大规模宫颈癌筛查专家共享、数据共享和资源共享的云诊断平台,形成了产学研和临床等全产业链深度科研战略合作。

02 人工智能+大数据提升筛查效率 50天完成100万例样本检测

兰丁智能医学的“人工智能宫颈癌筛查机器人工作站”里,拥有6个自由度的白色机械手臂灵活而精确地变换着各种姿态,时而夹起宫颈细胞保存液瓶进行制片,时而抓起样本玻片完成上片换片。液基细胞制片、巴氏染色、封片等病理细胞玻片制作工序全都实现了自动化操作。

随后,批量制作出来的玻片被源源不断地送入“智能扫描矩阵”的16台显微图像扫描仪里,在生成数字图像后迅速由人工智能大数据云平台完成对病理细胞的识别。原本需要大量人手在实验室里才能完成的宫颈癌筛查,变成了全程无人化流水线作业。

兰丁股份研发部门负责人表示:“传统的人工筛查需要由医生在显微镜下寻找癌细胞,兰丁自主研发的人工智能+大数据筛查技术则是由人工智能自动完成宫颈癌初筛。”为了避免疲劳,细胞学医生一天的阅片量通常不得超过100张,而人工智能不仅阅片速度更快,不知疲倦,处理能力几乎无上限。

此外,人工智能还可以通过学习不断迭代,随着诊断次数的增多,其准确率还会进一步提高。不过,为了对受检者负责,人工智能筛查流程中依然设置了远程复核、质控等环节,由各地的资深医疗专家在线复核阳性样本,抽检阴性样本,通过数字化质控和专家质控双层质量管理,为筛查把好每一道关。

兰丁部分产品

“人工智能实现了筛查的自动化、智能化、数据化、标准化、网络化,但湖北省这次的筛查项目毕竟达到了千万量级,工作强度前所未有,所以我们又进行了改进。”庞宝川表示, “宫颈癌筛查机器人工作站”相当于让人工智能长出了“手”,“智能扫描矩阵”则可以同时调度众多扫描平台,保证扫描工作的不间断进行,通过与人工智能大数据云平台的融合, “手”“眼”“脑” 实现密切配合,让筛查效率进一步提高。

据介绍,湖北省宫颈癌免费筛查项目启动之后,兰丁股份曾创下50天完成100万例检测的纪录。目前,该项目2022年度的任务已经顺利完成,2023年度的任务正在按计划稳步实施。

03 宫颈癌早筛市场规模持续扩大 AI技术大幅提升效率和质量

据《2020全球癌症统计报告》,2020年全球女性宫颈癌新发病例604127例(占6.5%),死亡病例341831例(占7.7%),位于女性恶性肿瘤的第四位。我国宫颈癌发病人数约11.0万(占5.2%),死亡人数约5.9万(占5.0%),是我国女性的第六位高发癌症。

近年来我国宫颈癌有年轻化的趋势。作为宫颈癌负担大国,我国将是全球实现消除宫颈癌目标的关键一环。

2019年健康中国行动推进委员会发布的《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提出:将农村适龄妇女宫颈癌筛查覆盖率从当前的52.6%提升到2022年的80%和2030的90%以上。

2021年国务院印发了《中国妇女发展纲要(2021—2030年)》提出妇女健康主要目标为:适龄妇女宫颈癌人群筛查率达70%以上,宫颈癌患者治疗率达到90%以上。

2022年1月国家卫生健康委出台的《宫颈癌筛查工作方案》中明确提出宫颈细胞学检查是宫颈癌筛查必不可少的检查手段,无论是以宫颈细胞学检查作为初筛还是对HPV初筛后16、18型高危阳性进行细胞学分流,并采用TBS报告系统进行评价,鼓励地区建立宫颈癌防治联合体系,积极运用人工智能、互联网技术,提高宫颈癌诊疗效率。

宫颈癌作为唯一一个病因明确的肿瘤,其筛查和预防方向也非常明确。根据新思界产业研究中心发布的《2021-2025年中国宫颈癌早筛市场可行性研究报告》显示,我国宫颈癌早筛市场规模持续快速扩大,到2020年已经达到350亿元左右。预计未来5年,随着国家对妇女“两癌”检查关注度不断提高和国民健康意识不断增强,这一市场还将保持快速增长态势。

但需要指出的是,目前全国有执照的病理科医生不足2万人,按照国家卫健委每100张病床配备1至2名病理科医师的配置要求计算,病理医生缺口高达9万人,应对大规模宫颈癌筛查的病理医生更加紧缺。

目前中国宫颈细胞学整体筛查水平不满意,究其原因,并非由于细胞学检查技术的客观缺陷,主要是由于国内细胞病理学医师及辅助技术人员的稀缺。一名合格的细胞学家成长周期约10年,短期内无法解决病理医生短缺的问题。

近年来随着数字医疗、人工智能医疗的发展,新一代以深度学习技术为核心的人工智能宫颈细胞分析系统性能较上一代的计算机辅助诊断系统有了进一步的提高,不仅能够准确检出可疑细胞还能进行全片分类,排除确定阴性的切片,大幅提升宫颈癌筛查效率和质量,应对全球消除宫颈癌的战略目标,进一步促进高质量宫颈癌筛查服务的公平性和可及性,缩小城乡和地区间的差距。

那么,作为全球最早将人工智能和大数据云诊断技术应用于癌细胞病理诊断的开拓者,未来兰丁智能医学又会迎来什么样的市场发展?在巨大的市场潜力面前,未来该公司又会推出哪些创新智能产品?我们将持续关注。


本文著作权属原创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场。我们转载此文出于传播更多资讯之目的,如涉著作权事宜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