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收入同比增长850%,微创机器人迎新进展
2023年3月1日,港交所披露上海微创医疗机器人自愿性公告,内容显示,2022年公司年度收入预期较2021年同比增长超过850%。
(图片来源:港交所微创医疗公告)
公司表示,在新冠疫情反复等不利影响下,这一成绩的取得是卓越性的。微创机器人2021年营收215万,如果按照公示的比例测算,则微创机器人2022年大约营收2000万。
值得一提的是,尽管收入增长态势振奋人心,但受困于研发、临床注册等巨额前期投入,微创机器人连年亏损状态并没能改变。
据Medical Design & Outsourcing数据统计,在此前统计的全球最大的100家医疗器械公司中,有5家公司研发占比超过20%。
其中百强榜第77位的微创机器人母公司微创医疗研发支出高达29780万美元(约合人民币20.6亿元),占其收入的38.2%,雄踞全球医疗器械研发占比榜榜首。
作为微创®的内部孵化项目,微创®机器人公司于2015年开始独立运营,据微创官网显示,微创®机器人是截至目前全球唯一一家业务覆盖腔镜、骨科、泛血管、经自然腔道和经皮穿刺五大“黄金赛道”的手术机器人公司。
爆发拿证后,国产手术机器人要“触底反弹”?
实际上,不仅仅是微创机器人,回顾2022年,从拿证数量、融资上市及市场布局等情况综合来看,整个国产手术机器人市场在进口围猎下艰难突围,初见曙光。
产品获批是商业化的第一步,经历了数年的积淀,手术机器人市场产品终于接连进入“收获期”。
据亿欧大健康数据统计,2022年国产手术机器人产品较21年多了一倍不止,共有15款产品获批,其中腔镜三款,骨科10款获批,神经外科两款。 2022年手术机器人市场空前繁荣。
(图片来源:亿欧健谈)
具体产品如下:
(向下滑动查看)
(图片来源:亿欧健谈)
不仅数量上,在技术突破上也有了重大进展。
2022年4月21日,据公司官方消息,微创医疗机器人的全资子公司苏州微创畅行机器人自主研发的鸿鹄骨科手术机器人获得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NMPA)的上市批准,成为当前第一且唯一一款搭载中国企业自主研发、自有知识产权机械臂,并获准上市的骨科手术机器人。
此外,国产手术机器人的海外影响力也渐趋扩大,比如微创的 MedBot SkyWalker 骨科手术机器人于 12 月获得 CE 标志批准,正式赴欧上市。
过去的一年里,融资上市方面国产手术机器人也表现不俗。
7月8日,号称“血管介入手术机器人第一股”的润迈德成功登陆港交所,市值超60亿港元;天智航和微创机器人后,国产手术机器人市场再多一元新起之秀。
另外在2022年底首次冲刺IPO失利两个多月后,1月11日,精锋医疗再次向港交所提交招股书。
据统计,2022年国产手术机器人融资数量达到29次,同2021年的30次基本持平,具体信息如下:
数据来源:MDCLOUD(医械数据云)
其中A轮和B轮融资较2021年增长显著。
数据来源:MDCLOUD(医械数据云)
据了解,同诸多高端医学领域一样,手术机器人也是进口领域抢占先机。2000年,直觉外科开发的达芬奇手术系统获FDA批准,经过几代升级后,该系统目前仍是全球最受欢迎的腔镜手术机器人之一。
其他术式的手术机器人于2010年代开始迅速涌现,骨科手术机器人为另一个快速增长的细分市场,特别是对于关节置换机器人的需求高速增长,即骨科机器人中最常见且最复杂的一种,其需求受人口老龄化和关节炎患病率的不断提升带动。
除腔镜手术机器人及骨科手术机器人外,其他手术机器人(如泛血管、经自然腔道及经皮穿刺手术机器人)近年来亦已开发,且日益普及。
在全球手术机器人产业向各个领域蔓延的同时,国产手术机器人的星星之火也已点亮。
其中包含全球唯一一家覆盖五大手术专科(即腔镜、骨科、泛血管、经自然腔道及经皮穿刺手术)手术机器人产品组合的公司微创机器人;
销售单多孔通用型微创腔镜手术机器人系统的术锐机器人,同时掌握单孔手术机器人及多孔手术机器人技术的公司精锋医疗,腔镜手术机器人公司思哲睿,腔镜手术机器人、自然腔道手术机器人为核心构建产品管线的敏捷医疗,
专注从事骨科手术机器人的天智航、键嘉机器人、长木谷等,深度布局髋关节置换、膝关节置换、口腔种植以及血管介入四大黄金手术赛道的医疗机器人创新公司柳叶刀机器人,专注于微创脊柱外科领域铸正机器人,血管介入手术机器人公司润迈德等。
在此之下,国产手术机器人盘局向上的立体网络已初步织成。
“豁免”集采,国产手术机器人将迎产业化元年?
一直以来,造就了国产手术机器人高研发、低收入,甚至持续亏损的正是国外巨头的专利封锁、高昂的仪器价格以及手术机器人市场的普及难度。而如今,这三座大山正在趋于瓦解。
技术:技术壁垒相继打破
手术机器人是一款高精尖的设备,为了确保产品在上市之后能够维持其稀缺性,企业在研发阶段就会通过申请专利的方式来限制潜在竞争对手的模仿,这就诸多“后来者”在发展上面会有非常多的限制。
据贝壳研究院数据显示,直觉外科公司拥有专利高达3500项,这几乎覆盖了现有同类型手术机器人的所有技术保护点,包括前端手术器械、三维立体视觉定位、多自由度手术机械臂、人机交互等等。
来源:贝壳研究院
然而现如今,直觉外科1997年开始的第一批专利有效期已过,那么接下来,谁的研发能力强,谁就有优先完成替代的可能。
政策:顶层设计大力支持
近年来,多项利好手术机器人的政策出台,医用机器人等高性能诊疗设备被列入重点支持方向。
随着越来越多新产品获批上市,以及昂贵费用逐步纳入医保,手术机器人有望在全国加快普及。
来源:国盛证券研报
2023年1月18日,工信部等十七部门联合发布《“机器人+”应用行动实施方案的通知》,对多个领域的机器人产业提出发展要求,将加快推进机器人应用拓展。
市场:精准医疗的必经之路
手术机器人是将机器人技术与微创外科手术相结合的高端医疗设备,手术机器人颠覆传统手术方式,具备伤口切面小、病人术后恢复快且存活率高、可远程手术等明显优势,是未来精准医疗的必经之路。
根据Frost&Sullivan统计,2020年全球手术机器人市场空间达83.2亿美元,折合人民币接近600亿,目前主要市场仍局限在北美地区,考虑到亚洲尤其是中国市场的巨大潜力以及机器人微创手术全球渗透率的提升,手术机器人全球市场空间至少在数千亿级别。
另外,随着神外、心血管全都纳入国采,骨科已经落地,手术机器人配套耗材,是很多企业新的盈利方式,全国集采下,手术机器人成为骨科市场新的增长点。
尽管依旧未能打破盈利魔咒,但东风已至,相信国产手术机器人的春天已经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