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杀不死我的,会使我更强大。”
「谁能穿越周期」系列
纵观全球历史,Biotech若想要穿越周期,必须至少在资金、产品、商业化、团队其一有所长。
第一次Biotech周期胜出的三大企业是其中代表:
基因泰克以其强大产品实力赢得罗氏青睐;
安进凭借产品和商业化实力逐渐与第一梯队Big Pharma靠拢;
渤健依靠“买来”的管线获得百亿美元营收。
Biotech成长路径各不相同,基因决定发展方向。
回顾医趋势“谁能穿越周期”Biotech系列,我们选取了5家各具特色的国内创新药企:百济神州,信达生物,君实生物,基石药业,天境生物。分别代表了“融资能力”、“商业化能力”、“产品决策”、“创新速度”与“差异化创新”的实力。
去年开始,经历了长久蛰伏后,国内Biotech进入集中爆发期,超10家Biotech迈向了成长的下一阶段——步入商业化元年。未来,这些企业能否后来者居上?在纷纷扰扰的行业转型低谷期,谁又是未被发觉的“隐形冠军”?
本文将从资金实力、上市产品、产品营收、团队结构4个维度作为对比,用数据评价谁真正具有穿越周期的实力。
「谁能穿越周期」系列
纵观全球历史,Biotech若想要穿越周期,必须至少在资金、产品、商业化、团队其一有所长。
第一次Biotech周期胜出的三大企业是其中代表:
基因泰克以其强大产品实力赢得罗氏青睐;
安进凭借产品和商业化实力逐渐与第一梯队Big Pharma靠拢;
渤健依靠“买来”的管线获得百亿美元营收。
Biotech成长路径各不相同,基因决定发展方向。
回顾医趋势“谁能穿越周期”Biotech系列,我们选取了5家各具特色的国内创新药企:百济神州,信达生物,君实生物,基石药业,天境生物。分别代表了“融资能力”、“商业化能力”、“产品决策”、“创新速度”与“差异化创新”的实力。
去年开始,经历了长久蛰伏后,国内Biotech进入集中爆发期,超10家Biotech迈向了成长的下一阶段——步入商业化元年。未来,这些企业能否后来者居上?在纷纷扰扰的行业转型低谷期,谁又是未被发觉的“隐形冠军”?
本文将从资金实力、上市产品、产品营收、团队结构4个维度作为对比,用数据评价谁真正具有穿越周期的实力。
-
荣昌生物:泰它西普是国内首个治疗SLE的创新药、维迪西妥单抗是首款国产ADC新药; -
康宁杰瑞:恩沃利单抗是全球首个皮下注射的PD-L1单抗; -
亚盛医药:奥雷巴替尼是国内首个三代 BCR-ABL 抑制剂; -
药明巨诺:瑞基奥仑赛注射液是中国首个获批为 1 类生物制品的CAR-T疗法;
-
25%尚未进入商业化阶段 -
40%处于商业化元年 -
60%成立不到10年就进入商业化阶段
截止2021,按营收算,“PD-1三君子”百济神州、信达生物、君实生物恰是国内Biotech前三甲。
其中,
百济神州营收遥遥领先,达76亿元。不仅如此,其还是资金实力、商业化产品数量、海外产品营收、研发投入“四料”冠军,国内Biotech之中的“无冕之王”。
信达与君实营收相当,仅有近2亿元差距,其中信达PD-1的优秀商业化表现功不可没,其产品商业化营收全场No.1,同时旗下销售人员也是TOP10中占比最高。
和黄医药排名第四,2021年营收23亿元,其研发人员占比在榜单中最高,达55%;再鼎医药排名第八,营收9.3亿元,来自3款商业化产品,其研发人员占比在榜单中第二,达40%。
荣昌生物、诺诚建华去年医保目录入围,新品得以快速放量,同时凭借超1亿美元的授权收入成为新上榜企业,分居第6、第7名。其中荣昌生物虽然是TOP10里研发投入最低的,但其创新质量毫不示弱。2021年8月,荣昌生物ADC新药维迪西妥单抗以26亿美元授权给西雅图基因,创下海外授权金额新纪录。
传奇生物、基石药业排除授权许可费用收入,产品销售收入有待持续发力,导致2021年排名下滑。在市销率指标上,两者表现突出:传奇生物达77.53,基石药业达20.72,说明其产品销售前景获得市场认可。
比资金:
百济神州现金近300亿,信达生物一级市场融资近40亿
*** 市值统计至2022-07-13,二级市场融资只统计公开的增发、战略融资等,A股单位为人民币、港股单位为港元、美股单位为美元
*** 市值以港股为准、传奇生物按汇率换算
-
信达生物曾以约37亿人民币创下迄今中国制药行业最大的私募资本案例。 -
基石药业A轮融资约10亿人民币,创下国内业界首轮融资规模的最高纪录;两年后,完成约17亿人民币的B轮融资,再次创下当时的纪录。
-
在现金及现金等价物方面,百济神州实力最为雄厚,手握现金近280亿元;复宏汉霖仅有7亿元,在TOP10中处于最低水平。 -
在一级市场,信达生物吸金能力最强,累计达37亿元;传奇生物最低,为10亿元。
-
在市值方面,君实生物港股市值落后于TOP 3另外两家;传奇生物在美股也表现不俗。
比管线:
百济神州、和黄医药各有3款自研创新药上市
-
2021年,国产创新药获批44个(同比增长175%),超过此前五年总和。 -
而2019-2021年,中国头部创新药企也纷纷进入收获期。

比商业化:
中国市场信达生物第一,海外市场百济神州领先
-
5家主要依靠产品商业化为核心营收; -
4家由产品和授权共同组成核心营收; -
传奇生物(2022商业化)目前收入仍仅来自授权。
-
百济神州全场领衔,有4款产品进入国家医保,包括全部3款自研创新药PD-1百泽安、百悦泽、百汇泽,以及一款引进药安加维。 -
荣昌生物、和黄医药并列第二,各有2款产品进入医保。 -
君实、信达、再鼎等各有1款进入医保目录。
-
市销率代表市场对企业产品未来盈利趋势的认可,数值约高估值越高。目前传奇生物、荣昌生物、基石药业位列TOP 3,证明其产品销售前景被市场广泛认可。 -
市研率高低和研发效率及商业能力息息相关,龙头Biotech一般在15-17倍市研率达到平衡。
比人才:
和黄研发团队占比最高,信达销售团队占比最高
*** 由于各企业统计标准不一,仅做参考
-
百济神州研发人员最多,达2200人,占比27%左右(其总员工人数8033人)。 -
和黄药业研发团队占比最高,达55%;再鼎医药排名第二,占比40%。 -
其余创新药企研发团队占比在15%-40%。
-
百济神州人员最多,达3100人,占比39%左右。 -
信达生物销售团队占比最高,达50%;第二的基石药业占比49%,第三再鼎医药占比48%。 -
其余创新药企销售团队占比在20%-45%。
我们仍然对中国创新药秉持乐观态度。
据统计,2021年每款新药平均研发成本降至约20亿美元(约127亿人民币);生物制药平均创新回报率(IRR)上升至近七年最高(达7%)。这说明,在全球Biotech竞争大潮中,通过缩短临床周期、加强内外部联动合作,确实可以有效提高创新药的回报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