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高频电刀全国联采,开始报量
8月15日,内蒙古自治区医药采购中心发布《关于开展高频电刀类医用耗材历史采购数据及采购需求量填报工作的通知》,将根据湖南省联采办《关于开展高频电刀类医用耗材历史采购数据及采购需求量填报工作的通知》,开展高频电刀类医用耗材历史采购数据和采购需求量填报工作。
数据填报范围包括:
(一)高频电刀类医用耗材
获得中华人民共和国医疗器械注册证的高频电刀类医用耗材,指利用高频电流流经人体产生的热效应实现切割、凝血的有源手术器械。国家医保耗材分类代码包括但不限于前7位为C140601、C140602、C010608的产品,其中不包括等离子刀、电磁刀、血管直径≤7mm的高频切割闭合刀头、氩气刀、射频消融电极、手术机器人配套产品等。
(二)中性电极类医用耗材
获得中华人民共和国医疗器械注册证的中性电极类医用耗材,指为高频电流的单极应用提供一个低电流密度的电气返回通道,以防止在患者组织中产生过高温升或非预期灼伤等效应的医用耗材。国家医保耗材分类代码包括但不限于前7位为C140701、C140704的产品。
医疗机构填报时间为2025年8月18日-8月27日。
填报内容具体如下:
据相关企业透露,此次高频电刀联采目前暂定联动的省份包括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内蒙古、辽宁、吉林、黑龙江、上海、安徽、福建、江西、河南、湖北、湖南、广西、海南、重庆、四川、贵州、云南、西藏、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新疆兵团。
耗材集采降价不是终点。
湖南医保局医疗服务价格和招标采购处三级调研员李杰英此前在《中国医疗保险》发文提到,后期立项指南落地,将结合高频电刀集采,同步调整相关手术类价格。
02
“小国采”瞄准能量外科市场
降价潮要来了?
去年起,全国联采成为耗材集采新模式。耗材全国联采相当于经历了一次“小国采”,大多数省市自治区均参与其中,议价话语权较强。按照国家医保局计划,今年将在地方层面开展具备专业特色的全国联盟采购预计达到20个左右,包括中成药、中药饮片以及高值耗材等。
早在今年2月,湖南省医疗保障工作会议上就已明确,湖南将牵头开展高频电动刀头医用耗材全国联采。
高频电刀是能量外科器械中的一类,利用高频电流进行组织切割和凝血,在临床应用成熟,主要可分为单极和双极两种类型。
此前,外科器械中的明星产品超声刀已实现了全面的集采降价。2021年广东等省联盟集采中,超声刀头平均降价70.11%,最高降价93%;属于高端需求的7mm、5mm的超声刀均价从5734降到1800元。在其后的各地集采中又继续压价。
而高频电刀市场则未有大动作。
据恒州博智QYR调研,2022年中国高频电刀耗材市场销售收入达到了344.78百万美元,预计2029年可以达到800百万美元。
全球知名高频电刀企业主要有柯惠、康美、强生、爱尔博、马丁、奥林巴斯等。据中研普华研究报告数据,目前国内市场中高端的高频电刀产品仍以进口为主,外资企业市场占有率超60%,柯惠、爱尔博是国内高频电刀市场主导者。
国内高频电刀市场主要国产企业包括上海沪通、杰西科技、北京贝林、北京康威电子、苏州康迪、常州延陵等企业。行业人士认为,国产高频电刀产品经过多年积累与发展,与进口产品的差距正在逐步缩小。
不过,国产高频电刀也存在同质化问题。整体来看,能量外科器械正朝着智能化、集成化方向发展。国内能研发大组织闭合设备的厂家仍较少,能够生产高频电刀、射频刀、氩气刀、等离子刀一体机的高频手术设备生产商较少。
近几年,部分国产企业也陆续推出了一些集成化设备,耗材领域也在加码研发,推出一系列高端电级产品。
全国联采后,高频电刀市场走势如何?哪些企业能在集采后成为赢家?还有待进一步观察。
往期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