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多家第三方平台受邀参与
02
医生也纷纷被各类商家盯上
无独有偶,近日医政医管局也发布关于将开展医生直播带货的重点整治工作。2022年6月6日,国家卫健委、公安部、国家市场监管总局等九部门印发通知,纠正医药购销领域和医疗服务中的不正之风,着力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其中提到,深入开展医疗领域乱象治理,维护医保基金安全,惩治“红包”、回扣等行风问题,严肃查处医疗机构工作人员利用职务、身份之便直播带货。
据“八点健闻”此前报道,有超500万粉丝的医疗大V表示,“曾有人许诺,只要配合带货就可月入70万”。另一名大V则称,“后半夜在医院值班的时候,外面排着100多个商户找我”。
医生带货,因为身份使然,一直饱受争议,相关部门也注意到了这点并提出了相关整治要求。或许在不久的将来,这些直播医生或是营销医生,需要另谋出路了。医师直播带货不属于医师执业行为的范畴,借助医师的身份,以普通大众对于医学专业人士的信任为基础。很容易引起大众的认可及受到相关观念的影响。可以说,医师只要参与直播带货,很难避开自己职务、身份的影响。
但有所不同的是,医生通过直播进行医学科普,却是有相关法律支持的。根据《国务院关于实施健康中国行动的意见》中实施健康知识普及行动的任务要求,自今年3月1日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医师法》第二十三条第(五)项做了修改,将“宣传推广与岗位相适应的健康科普知识,对患者及公众进行健康教育和健康指导”作为医师的法定义务之一,这同时也为目前医师在各大网络平台进行医学科普提供了法律支持。


03
未来网络医疗器械及直播带货都将受到严格监管
据了解,以某地方药监局为例,根据国家医疗器械网络交易监测平台,有6成以上涉及辖区内医疗器械企业的违规线索,是拼多多、京东、淘宝/天猫、微信等4大平台提供的。
主要包括:商家未按要求展示注册证或备案凭证、经营未注册的医疗器械、销售假冒产品、虚假宣传产品疗效等,甚至还出现违法套现的情况。
除了几大电商巨头,近年来医疗器械网络交易服务第三方平台数量逐年增加。据不完全统计,2018年12月至2021年6月,医疗器械网络交易服务第三方平台备案数量由57家增长至429家。
随着互联网平台的迅猛发展,越来越多的医师选择通过网络直播的方式进行医学健康知识科普,出现了一批具有众多粉丝的“网红医师”。
全新的网络营销模式及网红医生的形式化转变都将给医疗领域的人员监管、网络服务第三方平台监管增加重重困难,但近年来,国家药监局不断完善医疗器械网络交易监管法规制度建设,部署各地药品监管部门深入开展医疗器械“清网”行动和医疗器械质量安全风险隐患排查,加大医疗器械网络交易监测和违法违规行为打击力度,不断夯实医疗器械网络交易服务第三方平台主体责任,目前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总而言之,对于第三方平台的监管后续之路任重而道远。
但新风口之下,相关企业及医生遵循相关法规规定来正确施展网络医械销售,对于他们来说这也或将成为当前最强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