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五”生物经济发展规划》出炉!IVD、手术机器人等领域迎发展新机遇
来源: 众成医械 ,作者郑文秀 2022年05月13日 17:56

近日,经国务院批准同意,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了《“十四五”生物经济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规划》提出了5项原则、明确了4大重点发展领域、部署了5方面重点任务。


01

重点发展领域:

生物医药排在首位

《规划》明确了生物经济4大重点发展领域。一是生物医药,二是生物农业,三是生物质替代应用,四是生物安全。

对于生物医药领域,《规划》提出重点围绕品、疫苗、先进诊疗技术和装备、生物医用材料、精准医疗、检验检测及生物康养等方向,提升原始创新能力,加强药品监管科学研究,增强生物医药高端产品及设备供应链保障水平。

02

“坚持创新驱动”

为5项原则之首

《规划》将“坚持创新驱动”作为“十四五”发展生物经济的五个原则之首,从多方面部署提升生物经济创新能力。

1、提升创新技术能力,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

在提升技术能力方面,《规划》明确3大方向:1、加强原创性、引领性基础研究;2、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3、开展前沿生物技术创新。在开展前沿生物技术创新中,强调要加快发展高通量基因测序技术,推动以单分子测序为标志的新一代测序技术创新,不断提高基因测 序效率、降低测序成本。加强微流控、高灵敏等生物检测技术研发,推动合成生物学技术创新,突破生物制造菌种计算设计、高通量筛选、高效表达、精准调控等关键技术。

此外,《规划》还强调了企业作为创新主体的地位,鼓励企业牵头组建创新联合体。企业作为创新主体不断发挥其组织作用,以2021年度广东省科学技术奖为例,在180项获奖项目(人)中,由企业牵头完成的有59项(其中特等奖1项、一等奖10项、二等奖48项)。

2、优化生物经济创新发展的区域布局

在夯实生物经济创新基础方面,《规划》提出,将优化生物经济创新发展的区域布局。一方面是建设生物经济创新发展高地,引导创新资源向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集聚发展,围绕生物医药、生物农业、生物制造等领域培育一批世界级龙头企业。另一方面,提升生物产业集群竞争力

据众成数科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底,京津冀城市群约有79.11%的医疗器械生产企业集中在集聚区(经开区、高新区等)以及产业园区内,企业集聚度较高。其次是长三角城市群,集聚度为77.44%。粤港澳大湾区医疗器械生产空间分布相对分散,集聚度仅为56.54%。

在《规划》的进一步部署下,相信三大城市群将会成为更具国际竞争力的生物产业集群。

03

“培育壮大生物经济支柱产业”

为重点任务之一

《规划》部署了生物经济发展5方面重点任务:一是大力夯实生物经济创新基础,二是培育壮大生物经济支柱产业,三是积极推进生物资源保护利用。四是加快建设生物安全保障体系,五是努力优化生物领域政策环境。

在培育壮大生物经济支柱产业中重点提及要推进医疗健康发展,提出3大目标:一是助力疾病早期预防,二是提升疾病诊断能力,三是提高临床医疗水平。

1、助力疾病早期预防

推动基因检测、生物遗传等先进技术与疾病预防深度融合,开展遗传病、出生缺陷、肿瘤、心血管疾病、代谢疾病等重大疾病早期筛查,为个体化治疗提供精准解决方案和决策支持;

2、提升疾病诊断能力

大力开发分子诊断、化学发光免疫诊断、即时即地检验等先进诊断技术和产品,发展高端医学影像等诊断装备,促进装备向智能化、小型化、快速化、精准化、 多功能集成化发展;

3、提高临床医疗水平

《规划》明确为了提升临床医疗水平,应大力发展微流控芯片、细胞制备自动化等先进技术 ,拓展智能手术机器人、数字疗法、粒子放疗等先进治疗技术临床应用。手术机器人再次出现在国家级纲领规划中,在此前发布的《“十四五”医疗装备产业发展规划》中手术机器人作为治疗装备被重点提及“攻关智能手术机器人,加快突破快速图像配准、高精度定位、智能人机交互、多自 由度精准控制等关键技术。”

我国医疗服务需求快速增长,但医疗供给能力短期内难以实现巨大提升,而手术机器人的应用有助于缓解乃至解决医疗服务供需不平衡,全面提高医疗供给的效率,拥有强劲的增长动力。

众成数科研究部负责人杨雳认为,以上预防、诊断、临床涉及到的三个层面医疗健康发展目标,将对分子诊断、化学发光免疫诊断、即时即地检验、医学影像设备、智能手术机器人等多个医疗器械细分领域发展带来积极推动作用。

04

医药工业发展进入新阶段:

增长较快,面临瓶颈

作为生物经济的重要板块,我国医药工业经济发展当前运行稳中有进,生产、效益均实现较快增长,创新水平持续提升,国际合作不断加快,投融资市场愈发活跃。以医疗器械行业为例,产业规模不断上升、创新水平显著提升,资本市场活跃。据众成数科统计,截至2021年12月31日,全国医疗器械生产企业数量达28954家,较2020年的25440家同比增长13.8%。国家级创新产品上市数量逐年增加,由2016年的10件增长至2021年的35件,与2020的26件相比,同比增长34.64%。


在资本市场,医疗器械企业也颇受热捧。2021年,国内医疗器械上市企业新增37家,总数达到143家;新增IPO募集资金达596亿元,同比增长107%。


医药工业整体发展走势持续向好,但仍然面临不少挑战。比如,原始创新能力仍较为薄弱,基础生命科学理论、底层关键共性技术、高端仪器和试剂、生物信息资源等积累不够,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仍不完善,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企业还比较少,百年疫情冲击国际开放合作等不利因素。为此,《规划》将生物医药作为重点发展领域,提出提升技术创新能力,优化创新区域布局等举措,提升产业发展,在《规划》的部署推动下,我国医药产业有望迈上新台阶。


本文著作权属原创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场。我们转载此文出于传播更多资讯之目的,如涉著作权事宜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