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手术机器人企业如雨后春笋般涌现,是什么在推动这一市场?
来源: 医疗器械创新网 编辑:王馨 2022年01月19日 15:52
2021完美收官,2022如约而至。回首2021,据数链产业生态不完全统计,国内手术机器人行业发了30余起融资,其中不少企业一年内完成了多轮上亿元融资,术锐技术B轮B+轮、精锋医疗B轮C轮、长木谷Pre-B轮B轮等,柳叶刀机器人更是连续完成了3轮融资。不仅如此,NMPA批准上市了医疗行业不同细分赛道的多款手术机器人,威高“妙手S”腹腔镜手术机器人、天智航骨科手术机器人、雅客智慧口腔种植手术机器人、精劢医疗穿刺手术机器人等。手术机器人的火热可见一斑。


手术机器人的典型代表——达芬奇手术机器人是直觉外科(Intuitive Surgical)20多年前研发的医用机器人,一经问世就迅速点爆市场,现已覆盖美国超70%的社区医院。自2000年6月上市以来,直觉外科股价已达成百倍涨幅,是毫无疑问的造富神器。手术机器人的实用性,尤其是对于复杂疑难手术的攻克,是医疗革新的大方向。

手术机器人由三部分组成:外科医生控制台、床旁机械臂系统、成像系统,通过微创的方法实施复杂的外科手术。三维视觉放大,清楚明晰患病部位,增加了手术的精确度;机器人的手术器械很精细,创伤更小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后疼痛,减少失血量,术后恢复更好,微创指征更广;过滤颤动,减少术者疲劳……比如,传统的腹腔镜手术需要开创口进入到狭小的、很深的地方去,在狭小的环境中,手术角度很受限制,但是手术机器人利用机械臂尖端的角度旋转,小创伤高精度完成手术操作,同时也大大缩短了医生对于复杂手术的学习曲线,有助于更快速更高效地培养高精尖医生团队。
众所周知,手术机器人是一个需要持续大额资金投入、长时间研发的“高精尖”产业。1995年直觉外科成立,1996年推出了第一代达芬奇机器人,2006年拓宽了机器人机械臂的活动范围,2009年增加了双控制台、术中荧光显影技术、模拟控制器等,2014年第四代达芬奇机器人提高了灵活度、成像清晰度、精准度,并且开发了远程观察、指导系统。达芬奇SP单孔,业内专业人士估算其工程性研发投入约1.5亿美元……这些也决定了手术机器人的定价不会低,达芬奇手术机器人每台约2000万人民币,每年的维修费、手术耗材也是一笔不菲的支出。

现阶段国产手术机器人的研发如火如荼,各个企业如雨后春笋纷纷涌现,国家政策助力手术机器人的蓬勃发展。2017年5月16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卫生计生委联合发布《关于组织创建骨科手术机器人应用中心的通知》。


2021年,上海市医保部门将手术机器人纳入本市医保,医保报销范围包括前列腺癌根治、肾部分切除、子宫全切、直肠癌根治;北京医保局发布的《北京市医疗保障局北京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北京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关于规范调整物理治疗类等医疗服务价格项目的通知》(京医保发〔2021〕23号)将骨科手术机器人纳入医保。


来源:沪医保医管发〔2021〕13号


来源:京医保发〔2021〕23号

在手术机器人赛道风起云涌的现在,国内外手术机器人方面的研发层出不穷,极大地推动了行业的发展。手术机器人的渗透普及的核心问题就是价格高昂,相信国家政策的大力护航会帮助国产企业攻克这一难题,为医疗行业添砖加瓦,锦上添花。
本文著作权属原创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场。我们转载此文出于传播更多资讯之目的,如涉著作权事宜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