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7日美国“对等关税”生效后,瑞士这一中立国遭受重击。其大部分输美商品的关税税率为39%,为所有发达国家中最高。
医疗产业占瑞士对美出口的一半,近期瑞士两大医疗巨头罗氏、诺华公开警告,若关税与降价令同时生效,“不排除将部分全球总部职能迁至亚洲或欧洲其他国家”。
自特朗普4月宣布对全球提升关税后,罗氏是首批宣布将供应链转移至美国的医械企业。
罗氏在美国本身拥有良好的制造业基础,不仅有子公司基因泰克,还拥有15 个研发基地和 14 个制造工厂,在此基础上4月22日,罗氏宣布在五年内,向美国的制药和诊断领域投资500亿美元(约合人民币3600亿元)。
罗氏如此之快推出关税应对措施,一定程度上也是其对美投资酝酿已久。这笔投资还将支持在印第安纳州建设一家连续血糖监测设备新工厂和在宾夕法尼亚州的基因治疗制造工厂,以及对当前美国工厂的升级。其目标是,未来从美国出口的产品,多于进口的产品,在美国消费的所有药品都在美国生产。
不过,罗氏首席执行官Thomas Schinecker也指出,对于某些业务,如诊断领域(“拥有10,000种产品”),要在单一国家内实现全部产品的本土生产根本不可行。
依照罗氏的预期,这种投资力度下公司理应享受关税豁免,且罗氏积极与各国政府保持意见交换,Thomas Schinecker表示,罗氏一直“高度参与”与美国、瑞士、中国和欧盟政府就关税影响的讨论。
然而罗氏的信心很快被打破。宣布加关税后,特朗普开始频频对医疗行业施以重拳。5月20日,特朗普的“最惠国”(MFN)药价行政令发布。即美国药厂,要向全球发达国家最低药价看齐。鉴于美国药价约为其他OECD成员国的3倍以上,意味着美国药业降价幅度或达70%至90%。
当巨额投资无法换来豁免承诺的同时,在国家层面的关税谈判中,瑞士显然陷入被动,不能作为罗氏等企业的强大靠山。
前几日,最终关税敲定后,瑞士各界的普遍反映是震惊。瑞士媒体表示难以置信,将当前局势比作1515年的马里尼亚诺战役,当时瑞士军队遭遇了历史性的惨败。瑞士原本认为与美国关系密切,并且已经没有更多利益可以退让。
早在2024年1月,瑞士便对美国工业商品进口实施免税,目前99%的美国商品在瑞士享受免税待遇。在总统凯勒-萨特的领导下,瑞士官员曾大力与华盛顿方面修好,签署了多项重大协议,甚至还购买了美国战斗机,承诺对美投资1500亿美元。按人均投资额计算,瑞士超过所有国家。
此前,凯勒-萨特曾为美国关税威胁的短暂暂停而欢欣鼓舞,认为友好对话已见成效。然而,如今已经无法再让步的瑞士面临比欧盟(15%)高一倍还多的税率。
瑞士陷入关税窘境,意味着罗氏将把鸡蛋分散到更多篮子中。罗氏此前也曾与其他医疗集团一同警告欧盟委员会,若不对医药法规进行改革,其制造业和研发业务可能会转移至其他地区。
罗氏诊断在华最大单笔投资
项目首期,用地55亩,预计于2027年竣工,2028年正式投产运营。建成后,罗氏苏州将生产超过400种试剂和仪器产品,年产值可达百亿元,累计投资将达10亿瑞士法郎。
今年5月8日,罗氏制药中国全新生物制药生产基地投资项目启动仪式在张江科学会堂举行。罗氏制药中国宣布将投资20.4亿,用于在沪新建生物制药生产基地,旨在加强罗氏在中国的供应链和本地化生产布局。
8月12日,罗氏诊断中国宣布,国产全自动免疫组化染色平台BenchMark GX正式获批。这是继去年国产BenchMark ULTRA PLUS获批上市后,罗氏诊断在中国本土化战略进程中取得的又一重大成果。
往期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