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不出工资
又一民营医院停诊
一家成立十余年的民营二级医院宣告停诊。
据网上流传的《抚州东信第六医院关于暂停收治住院病人的公告》,该医院已于2025年4月2日零时起暂停收治住院病人。
抚州东信第六医院(原为抚州第六医院)
据知情人介绍,4月1日起,医院门、急诊和住院收治服务均已暂停,目前部分医护人员仍在岗,主要负责安置住院患者的转诊工作等后续事宜。
与上述公告同时流传出来的,还有一份《致全体同仁的一封家书》的文件,其落款为“抚州东信第六医院院全体班子成员”。
抚州东信第六医院《致全体同仁的一封家书》
“家书”称,寒潮来得猝不及防,这一年多来,医院辗转于各级部门的走廊,但财务报表上的赤字像癌细胞般蔓延。
“当财务经理红着眼圈告诉我们账户余额已无法支付下月薪资时,作为院班子成员,我们一起在办公室失声痛哭。”文章写道。
从“家书”内容来看,医院的停诊原因主要是医保支付冰封期比预想中长,账面堆积应收款,导致财务报表赤字,账户余额已无法支付 411 名员工的薪资。
抚州东信第六医院
前世今生
公开资料显示,抚州东信第六医院于2012年1月16日开业,是一所民营二级综合医院,开放病床467张,设有临床、医技科室30余个。其中,肿瘤科、骨科、泌尿外科等是重点学科和特色专业。
抚州东信第六医院隶属于东信医疗管理集团,后者是江西省内最大的股份制医疗管理连锁集团之一,成立于2013年,下辖9家医院,包括1家三甲综合性医院、5家二甲综合性医院、3家一级医院。
东信医疗管理集团的前身可追溯至 2003 年上饶市肿瘤医院改制。通过 "医院改制 - 单体运营 - 集团化扩张" 的路径,集团在 2013 年正式成立后,以 "三级医院为龙头、二级医院为骨干、一级医院为基础" 的金字塔型架构,形成覆盖江西省的医疗服务网络。
2009年至2022年期间,该集团通过一系列投资与收购,不断扩大其在医疗领域的布局。其中于2011年10月,收购了原江西抚州第六医院,更名为抚州东信第六医院。
此后一段时间,抚州东信第六医院不断发展,近年来引入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北京协和医院等机构的专家团队,开展胸腔镜肺癌根治术、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等 20 余项填补抚州空白的技术。
据《江西法制网》2022年报道,医院肿瘤科是抚州市卫健委确立的抚州市医院重点学科,拥有抚州市唯一一台美国瓦里安高能直线加速器,以及其他国内外先进设备。
据该院多位医护透露,2023年之前,医院经营情况良好,高峰时医院收入能达到2亿多元。
医院拖欠绩效
此前还曾被医保处罚
其实早在今年年初,就有该医院员工在「问政抚州」平台反映过医院拖欠绩效的问题,「两年不交五险一金,25 年才发到 24 年六月绩效」,得到的院方回复是「将于 2 月 15 日前将欠薪支付完毕」。
据医院医生介绍,该院执业医师的收入由基本工资和绩效组成,绩效占收入的大部分。“有时候在高峰期,我们的绩效可能远远超过工资。”他表示,自己2023年的薪资待遇并不低,近一年收入降了30%左右,希望此次停诊后,能妥善解决医务人员的薪酬问题。
该医生透露:业务量下降、医院转型缩减住院业务规模,也让医院运营雪上加霜,其所在科室手术量近一年大幅萎缩。
此外,“天眼查”显示,抚州东信第六医院曾因多个原因被当地多个监管部门处罚,合计143万余元。
其中,2022年7月28日至2022年12月10日期间,医院为一名患者诊疗时,在没有对患者进行病理和基因检测的情况下,对患者做出“肺恶性肿瘤Ⅳ”的诊断,采取了无病理放疗、化疗等治疗措施,未严格遵守相关指南要求等,被抚州市卫健委处罚3万元。
2024年7月5日,抚州东信第六医院因违规使用医保基金被抚州市医保局处以57万元罚款;2024年5月15日,因存在超标准收费、重复收费、串换项目等违规使用医保基金行为,合计被处罚45万余元;更早前,该院还曾因分解收费、放射诊疗管理不当等被罚。
无独有偶,此前江西瑞昌一家拥有 50 年历史的二级综合性医院——六二一四医院也发布公告,宣布因「亏损严重、无法维持正常运转」,自 2025 年 2 月 27 日起终止运营。
这场民营医院倒闭潮的背后,是经济大环境、医疗政策、市场竞争和自身经营管理等多重因素的叠加效应。
未来,广大民营医院要想活下去,最重要的还是要回归医疗本质,坚持以患者价值为核心,在积极关注医疗政策和构建自身的动态经营能力的同时,控制好自身经营规模。相信大多数民营医院能在残酷的寒冬中找到属于自己的发展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