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距离创新创业大赛报名结束
48
16
37

会员登录

用户登录 评委登录
一周内自动登录 建议在公共电脑上取消此选项
一周内自动登录 建议在公共电脑上取消此选项
一周内自动登录 建议在公共电脑上取消此选项
手机验证码登录 还未账号?立即注册

会员注册

已有账号?
医械创新资讯
医械创新资讯

2024骨科风云:三巨头领跑全球,国产替代加速突围

日期:2025-05-04
浏览量:2040

作为医疗器械行业前三大板块之一,骨科医疗器械行业由骨科植入器械和专用手术器械两部分组成,其中骨科植入器械占比约90%,为最主要的构成。


根据前瞻产业研究院数据,2023年全球骨科植入医疗器械产业市场规模达458亿美元,五年复合增速为4.08%。


据中研普华产业院预估到2025年,中国骨科植入耗材市场规模将达到698亿元人民币。


这一增长背后是全球数亿骨骼肌肉疾病患者的庞大需求 —— 从关节置换到脊柱修复,从运动损伤到骨肿瘤治疗,骨科植入医疗器械持续扩容。


然而从省际联盟到国采,多轮集采后,骨科四大领域人工关节、脊柱到创伤、运动医学类无一幸免,均经历大规模降价洗礼。


人工关节、脊柱类普遍降幅 70%-85%,创伤、关节镜等产品降幅相对温但也高达50%-70%。



国际市场:三巨头领跑全球


2024年全球骨科植入医疗器械产业市场规模约486亿美元。三巨头合计年收益为259.36亿美元,以53.4% 的合计市占率牢牢把控全球第一梯队。


强生以0.58亿美元的微弱优势险胜史赛克,而史赛克以8.9%的增长率领跑三巨头。



三巨头其产品覆盖创伤、关节、脊柱等核心领域。


强生的创伤板块年销售额超 30 亿美元,在全年营收占比中挑大梁,脊柱板块也同样表现突出;


史赛克的髋关节以及创伤/四肢板块均实现两位数增长率;


捷迈邦美的膝关节产品2024年销售额稳居三巨头第一。


各企业都在不断加大在细分赛道的研发和市场推广力度,以争夺更多的市场份额。


WPS图片(2).png


WPS图片3.png


WPS图片4).png


此外,三大巨头通过专利技术(超 2 万项骨科专利)、全球生产网络(60 + 制造基地)和学术影响力(主导 80% 的国际临床指南),构筑起难以逾越的技术护城河。


在市场占有率方面,强生、史赛克、捷迈邦美长期占据全球市场的重要份额。不过,从发展趋势来看,各企业的市场份额并非一成不变。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和企业战略的调整,可能会出现排序的上升或下降。


中国作为全球增长最快的骨科市场,在巨头们的营收占比中举足轻重,然而带量采购政策的执行,重塑了这一市场格局。通过集采压缩骨科耗材利润空间,直接导致了外资品牌市场份额断崖式下跌,骨科巨头们在华收入均大幅下降。



中国市场:国产替代浪潮涌来


中国 2024 年骨科植入器械规模达269 亿元,其中脊柱类与关节类需求最旺。


但集采政策彻底重塑格局:人工关节均价从 3.5 万元暴跌至 7000 元(降幅 82%),脊柱耗材价格腰斩,倒逼市场从 “外资垄断” 转向 “国产崛起”


外资收缩防线:强生、史赛克在人工关节集采中选率不足 50%,被迫放弃部分低价市场,转而聚焦高端产品,如史赛克的机器人辅助关节置换,单价超 10 万元;捷迈邦美在脊柱集采中丢标后,加速布局颈椎微创领域,但产品价格依旧保持外资高位。


国产全面反攻:威高骨科奉行 “全品类覆盖” 策略,其中关节产线收入4.2亿元,同比增长46%,销量同比增长52%;大博医疗凭借 “规模化生产 + 成本管控”,毛利率达 68.75%,远超行业均值;春立医疗借 “出海红利”,在印度、俄罗斯等市场实现关节产品零的突破,海外收入占比从 2020 年的 12% 跃升至 43.8%。


集采政策持续冲击着骨科医疗器械市场,众多企业面临挑战。但大博医疗、威高骨科等企业迅速调整经营策略。


2024 年,大博医疗实现营业收入 21.4 亿元,同比增长 39.3%归母净利润达 3.57 亿元,同比增长 505% 


威高骨科同年营业收入为 14.5 亿元,同比增长 13.10%,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增长 99.22% 至 2.24 亿元 。


它们在集采压力下成功实现营收与净利润双增长,展现出较强的市场适应能力。


WPS图片5.png


WPS图片6.png


根据目前企业财报公开内容中对于企业各产品品类营收占比可发现:大博医疗创伤类产品依托于其高性价比横扫基层,威高骨科关节板块营收与增长率在与其他板块对比中一骑绝尘。


WPS图片7.png
WPS图片8.png

 

集采政策落地以前国内脊柱市场外企企业为主,而在集采正式落地后,外企传统骨科耗材在中国市场优势消散

 

医趋数据统计2024年我国脊柱产品市场外资份额从59%,降至集采后20%。美敦力强生分别让出16%、14%市场,国产威高骨科抢占16%市场份额,三友医疗抢占7%份额,其余被大博医疗春立医疗瓜分。



在分化中寻找破局点


当前的骨科器械市场,正上演 “冰火两重天”:国际巨头凭借技术积淀与全球网络领跑全球,但在中国市场面临份额流失;国产企业靠性价比与政策红利快速崛起,却在高端领域受制于材料、设计等 “卡脖子” 技术。未来的竞争将聚焦三大维度:




技术深水区



例如3D 打印、AI 辅助、生物材料等方面将成为新战场。


目前,3D打印技术在生命科学领域的应用是学术热点,近十年相关研究达2万余项,中国占比为20.5%,仅次于美国(26.1%)。近年来,3D打印技术逐渐向个性化、精准化和微创化发展,已涵盖骨科疾病的诊断、治疗和康复等各个方面。




全球化博弈



国产企业需突破 FDA/CE 认证壁垒,目前仅少数国产骨科产品获得国际注册,,拥有出海“通行证”。


而外资企业要解决 “高价低渗” 问题,目前中国县级医院外资产品覆盖率远低于国产品牌。而基于医改明确方向,县域逐步成为重要的医疗器械增量市场。


东方财富证券研究所报告显示,2023年我国县域医院采购规模增速为11.37%,高于非县域医院的 9.95%。




生态构建能力



从单一产品竞争转向 “诊疗全链条” 布局,如史赛克的 “手术机器人 + 术后康复系统”、威高骨科的 “材料研发 + 医工结合” 模式,正重新定义行业门槛。


当技术突破与市场需求形成共振,当全球化布局与本土化深耕达成平衡,才能在 “精准医疗” 的浪潮中占据先机 —— 这既是国际三巨头的守擂之道,更是中国企业弯道超车的必由之路。








▲文章来源:医疗器械创新网
▲转载请标注以上来源

声明:本文仅作信息传递之目的,仅供参考。本文不对投资及治疗构成任何建议,请谨慎甄别。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为保障双方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如有平台转载本篇文章,须自行对该篇文章负责,医疗器械创新网不对转载引起的二次传播负责。
往/期/回/顾


GE重大人事变动,新总裁“五一”到任!


巨头混战!谁能拿下BD2000亿“大蛋糕”?

  卷哭同行,联影再包揽1.13亿大标!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