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会员登录

用户登录 评委登录
一周内自动登录 建议在公共电脑上取消此选项
一周内自动登录 建议在公共电脑上取消此选项
依据工信部新规要求,运营商部署做出调整,现部分用户无法获取短信验证码(移动运营商为主)。如遇收不到短信验证码情况,请更换其他手机号(联通、电信)尝试,有疑问请电话咨询:18912606905、18136127515。
一周内自动登录 建议在公共电脑上取消此选项
手机验证码登录 还未账号?立即注册

会员注册

*依据工信部新规要求,运营商部署做出调整,现部分用户无法获取短信验证码(移动运营商为主)。如遇收不到短信验证码情况,请更换其他手机号(联通、电信)尝试,有疑问请电话咨询:18912606905、18136127515。
已有账号?
医械创新资讯
医械创新资讯

这一中国最大,正式冲击港股IPO!

日期:2025-08-27
浏览量:2058

图片

月 26 日,据港交所披露,北京天星医疗股份有限公司向港交所主板递交上市申请,港股联席保荐人为中信证券与建银国际。

天星医疗是一家专注于运动医学整体临床解决方案的创新型医疗器械公司,立足中国、面向全球。据灼识咨询数据,按 2024 年销售收入计算,该公司是中国最大的国产运动医学企业。

公司打造综合运动医学解决方案,覆盖肩、膝、髋、足 踝、肘、手 腕等多关节,可提供肩袖、韧带、半月板等软组织损伤的治疗方案,同时涵盖运动康复及预防的全方位服务。


运动医学国产龙头

天星医疗成立于 2017 年 月,截至 2025 年,经过近 年发展已构建成熟的业务体系与竞争优势。在产品布局上,公司形成运动医学植入物、手术设备及耗材三大核心产品板块,并前瞻性布局运动医学智慧医疗、再生运动医学等新兴领域。

截至 2024 年 月,公司拥有 47 个获批注册 备案的运动医学产品,其中 11 款为国产首个获批上市产品—— 例如全缝线锚钉,是中国首个获批并应用于临床的同类产品。

截至 2024 年 月 30 日,公司产品已覆盖超 3000 家医院,遍布全国 31 省、自治区、直辖市,在国产替代进程中占据先发优势,产品结构呈现主力产品稳定、次主力产品增长” 的良性态势。

从核心经营数据看,公司近年增长势头显著:2022-2024 年,营收从 1.47 亿元增至 3.27 亿元,年复合增长率显著,展现出强劲的市场拓展能力;同期净利润从 4034.2 万元提升至 9538.9 万元,盈利规模实现翻倍,成长质量持续优化。2025 年 1-5 月,公司延续增长节奏,营收 1.11 亿元、净利润 3259.6 万元,较去年同期均有明显提升,增长韧性凸显。

盈利能力方面,公司始终保持行业较高水平的毛利率:2022-2024 年分别为 68.7%70.3%71.7%2025 年 1-5 月进一步升至 73.7%。这一表现不仅反映出产品的技术壁垒与定价能力,也体现了公司在供应链管理、生产成本控制上的优势。


冲击科创板未成功:复盘与转向港股

此次冲击港股并非天星医疗首次尝试资本化。

2023 年 月,公司首次递交科创板上市申请,科创板保荐机构为中国国际金融股份有限公司。公司最初拟募资 10.93 亿元,用于智慧工厂建设、产品研发及营销网络搭建等,试图借助科创板 硬科技” 定位加速业务扩张。

同年 10 月,上交所就其科创属性、核心技术、持续经营能力等 个核心问题发起问询,但公司始终未披露问询回复,审核进程随之陷入停滞。2024 年 月,公司调整募资方案,将募资额下调至 8.8 亿元,缩减补充流动资金规模并取消营销网络建设项目,试图通过优化方案推进审核。

最终在 2025 年 月,据公开信息披露,因保荐人撤销保荐,上交所终止其科创板审核,公司首次资本化尝试以失败告终。


风险提示:政策与经营双重挑战

在招股说明书中,天星医疗明确提及,公司首要风险来自带量集采” 政策

事实上,运动医学类耗材已于 2023 年 月正式纳入第四批国家高值医用耗材集采目录,中选产品平均降价幅度达 74%,且于 2024 年 月开始执行。从市场格局看,集采将推动国产运动医学产品占比大幅提升,使国产厂商与进口品牌形成 分庭抗礼” 的态势,长期利好于国产替代进程。

此外,以下风险也待考量:

• 行业政策风险DRG/DIP 支付方式改革风险、两票制调整风险等;

• 市场竞争风险:运动医学市场发展速度不及预期、行业竞争加剧;

• 公司经营风险:技术迭代风险、部分核心原材料采购依赖(如聚醚醚酮带线锚钉、带袢钛板生产需采购超高分子量聚乙烯丝,主要依赖境外供应商 )、产品市场推广不及预期、生产质量控制风险、销售模式变动风险、原材料供应风险、经营资质申请及续期风险、毛利率波动风险等。


转向港股的战略逻辑:应对资本环境变化

从行业视角复盘,天星医疗科创板上市终止或与多重因素相关。

一方面,科创板对硬科技” 属性的审核标准持续严格,医疗器械企业需在核心技术原创性、研发投入强度、成果转化能力等方面满足更高要求,部分企业可能因技术壁垒证明、研发管线成熟度等问题面临挑战;

另一方面,近年医疗器械行业审核趋严,监管层对企业合规性、持续盈利能力、产品商业化风险的问询更为细致,进一步增加了审核通过的难度。

不过,公司并未因科创板终止而停滞资本化进程,反而迅速转向港股市场,背后存在清晰的战略逻辑:

1. 包容性更高:港股对创新医疗器械企业的上市门槛更灵活,尤其是对未盈利或成长期企业,无需满足 股对净利润、营收的硬性要求;

2. 对接国际资本:港股可吸引全球长期机构投资者,尤其是医疗健康领域外资机构,既能提供融资支持,也有助于提升公司国际品牌知名度;

3. 协同海外战略:与公司 面向全球” 的业务布局形成协同,助力海外市场拓展。


2025 年内地医疗器械企业 IPO:分化与选择

2025 年以来,内地医疗器械企业 IPO 呈现 “A 股分化、港股分流” 的鲜明态势,企业上市地选择更趋理性,深度绑定自身业务属性与发展阶段。

股:核心技术与盈利双优企业突围

股方面,具备核心技术壁垒与稳定盈利能力的企业仍能成功突围。例如,专注于血液净化设备及耗材的威高血净,于 2025 年上半年成功登陆上交所主板。其自主研发的血液透析机、透析器等产品打破外资垄断,在国内血透市场占据重要份额;上市首发募资 22 亿元,主要用于血透耗材产能扩建与研发中心升级,上市后凭借扎实的业绩基本面,股价稳定运行,成为年内医疗器械 股上市的标杆案例之一。

港股:创新型企业的重要选择

与此同时,部分企业因 A 股审核周期较长、业绩门槛较高、科创属性认定难度大等因素,选择转战港股市场 —— 尤其是未盈利的创新型医疗器械企业。此外,为了谋求企业的全球化布局以及吸引国际资本,构建全球资源的战略平台,不少已A股上市的医械公司也在计划着A+H

除天星医疗外,此前据彭博社消息,股医疗器械龙头迈瑞医疗正与潜在顾问团队推进香港二次上市计划,预计募资规模不低于 10 亿美元(约合 78 亿港元);同年 月,背背佳” 母公司可孚医疗宣布拟发行 股并登陆香港联交所。

这些企业转向港股的核心逻辑高度一致:一是港股对未盈利创新企业的包容度更高,无需满足 A 股对净利润、营收的硬性要求,更适合处于研发投入期、尚未实现盈利但技术潜力大的企业;更重要的是,港股能吸引国际长期资本,助力企业对接海外临床资源、拓展国际市场,与当前医疗器械企业 出海” 的行业趋势形成协同。


总结:国产运动医学龙头的资本化新征程

作为国内运动医学国产替代的领军企业,天星医疗此次冲击港股,既是对自身业绩增长和行业地位的有力背书,也是应对资本市场环境变化的灵活选择。

从行业层面看,天星医疗的资本化路径具有典型参考意义—— 在 股审核趋严的背景下,“A 股攻坚 港股备选” 的双轨策略,或成为更多国产医疗器械企业的选择。未来,随着国内医疗器械创新能力持续提升、全球化布局逐步深化,港股与 股将形成互补,共同为行业发展提供资本支持。

你如何看待运动医学领域的国产替代前景?对于医疗器械企业“A 股与港股上市选择,你认为哪些因素最为关键?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观点。

医疗器械企业在产品注册、上市、融资、落户等关键阶段需专业支持。医疗器械创新网深耕行业,可提供合规梳理、投融资对接、落户规划等解决方案。有需求可扫描二维码加微信,携手助力企业稳健发展。





文章来源:医疗器械创新网
▲转载请标注以上来源

声明:本文仅作信息传递之目的,仅供参考。本文不对投资及治疗构成任何建议,请谨慎甄别。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为保障双方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如有平台转载本篇文章,须自行对该篇文章负责,医疗器械创新网不对转载引起的二次传播负责。

图片

往期推荐

BD,1254亿元出售!

被罚32亿,强生不服

52亿元!巨头被私有化退市

械企IPO进程竞速:谁能接棒北芯生命?

图片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