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多家骨科企业公布2025半年度业绩报告,增长表现颇为亮眼。为重回增长,骨科企业们付出了诸般努力。一方面,积极开拓新市场、新业务板块,另一方面,剥离非核心业务、强化成本管控及费用管控,以增长盈利能力。
01
大博医疗:
上半年营收超历史峰值,净利润增长76.69%
2025上半年,大博医疗营收12.10亿元,同比增长25.55%;归母净利润2.44亿元,同比增长76.69%。研发投入1.60亿元,同比增长17.66%。
(数据来源:百度股市通,下同)
自2022年起,国内各大骨科头部企业相继由较高增长阶段掉入调整期。骨科关节、创伤、脊柱、运动医学等规模性市场整体纳入集采降价行列,在短期内给骨科市场带来强震荡,企业业绩明显承压。
市场回暖的信号从去年起已有明确表现。进入2025年,骨科企业营收及净利润进一步走高。以大博医疗为例,仅从营收来看,2025上半年已经超过了2021上半年的营收水平。
目前,大博医疗主要产品包括骨科创伤类植入耗材、脊柱类植入耗材、关节类植入耗材、运动医学及神经外科类植入耗材、微创外科类耗材、口腔种植类植入耗材等。
企业财报显示,2025年上半年,大博医疗各产品线步入耗材集采后新的增长常态。
02
威高骨科:
营收略有下降,净利润增长明显
威高骨科营收7.41亿元,同比下降1.28%;归母净利润1.42亿元,同比增长52.43%。
主营产品市场份额持续提升,产品销售模式整合所带来的销售费用下降、公司精细化管理所带来的经营效率提升等,带来了上半年的业绩增长。
上半年威高骨科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的比例7.86%,减少0.62个百分点。综合看来,研发投入占比减少,似乎成为骨科企业的一个共同点。事实上,骨科作为一个成熟市场,其创新研发投入不及一些前沿创新领域,属于正常现象。
3D打印、手术导航,生物相容、可降解材料、人工骨等领域新材料,及手术机器人、AI技术等智能化、数字化方向,是目前骨科领域的一些前沿技术方向,也是多家骨科企业的创新投入点。
03
凯利泰:
逐渐剥离贸易业务,聚焦核心增长
凯利泰营收5.46亿元,同比增长14.75%;归母净利润4380万元,同比增长44.88%。公司主营的椎体成形业务版块增长和贸易业务收入增加为业绩增长贡献了积极要素。
凯利泰研发投入同比减少369.33万元,降幅12.48%,主要系报告期研发人员职工薪酬和咨询服务费等减少所致。
凯利泰的主要业务包括椎体成形微创业务、创伤类或脊柱类骨科植入物业务、低温射频业务、医疗器械贸易业务、医疗消毒服务。
集采后,器械贸易业务利润空间下降明显。今年,凯利泰决定将持有的51%润志泰股权出售,以改善财务状况,降低经营风险。
凯利泰表示,随着骨科耗材集采执行,将结合市场、技术发展趋势和临床反馈,在新材料、新领域、新技术探索布局,更新迭代现有产线,积极扩展新业务线,通过提高生产效率、工艺革新、扩大生产规模等方式降低生产成本,同时也将继续通过压缩人力成本、降低营运费用,继续强化成本管控和费用管控,通过上述等手段来增强原有产品的盈利能力。
04
三友医疗:
净利润大增2083.64%,海外高端市场有突破
三友医疗营收2.50亿元,同比增长17.77%;归母净利润3660万元,同比增长2083.64%。
三友医疗研发投入占营收的比例为15.02 %,较上年同期减少5.67个百分点。
上半年,三友医疗通过收并购纳入的业务表现亮眼。其中,水木天蓬合并报表层面实现营业收入7399.49万元,同比增长64.80%;归母净利润3891.46万元,同比增长359.05%。Implanet实现收入580.90万欧,同比增长41.10%。
海外业务方面,三友医疗美国市场开拓取得重大进展,Q2同比增长444%,美国整体业务第一次超过法国。依托Implanet平台,三友医疗在欧美高端骨科市场实现了新的突破。
据披露,未来该公司将专注于欧美高端市场,加大市场销售投入,以保持国际化业务的持续强劲增长。
在行业阶段性调整的几年内,骨科市场承压明显,一些企业主动或被动退出,行业加速整合,市场份额也经历了一次再分配。而今,穿越集采调整期,曾经大热又沉寂的骨科市场,正在逐步找回增长动能。
往期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