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高频电刀全国联采将至
7月16日,湖南医保局发布《关于开展高频电刀类医用耗材企业和产品信息集中维护工作的通知》(简称《通知》)。
根据《通知》,湖南省将牵头开展高频电刀类医用耗材省际联盟集采,产品范围包括高频电刀类和中性电极类相关耗材,企业和产品信息维护时间为2025年7月17日至2025年7月24日。
具体产品范围:
本轮高频电刀类集采产品目录还有扩围可能性。《通知》要求,已获得注册证但尚未取得国家医保编码的高频电刀类医用耗材产品,可按要求在相关分类下申请医保编码,并填写拟增补产品信息表。据国家医保局介绍,国家层面下半年将在地方层面开展具备专业特色的全国联盟采购预计达到20个左右,其中就包括高值耗材。今年年初,湖南省医疗保障工作会议上已明确提到,要牵头开展高频电动刀头医用耗材全国联采。此次信息维护工作的开展,宣告2025耗材全国联采序幕正式拉开,与2024年的启动时间基本一致。此次集采将与多项医改政策形成联动。湖南7月10日发布的《关于优化完善医药集中带量采购运行管理机制的通知》中指出,建立医疗服务价格与中选结果执行联动、医保支付标准与中选价格协同的动态调整机制。湖南医保局医疗服务价格和招标采购处三级调研员李杰英近期在《中国医疗保险》发文提到,后期立项指南落地,将结合高频电刀集采,同步调整相关手术类价格。基于全国联采的规模影响,高频电刀的采购、服务、医保等相关价格都将进入全新阶段,为旧有行业、市场格局带来变数。02
能量外科市场风云再起
国产品牌加速破局
高频电刀属于能量手术器械,被广泛应用于开放手术和微创手术中。据恒州博智QYR调研,2022年中国高频电刀耗材市场销售收入达到了344.78百万美元,预计2029年可以达到800百万美元。近年来,国内微创外科手术数量持续攀升,高频电刀的市场潜力还在加速释放。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数据,预计2025年中国微创外科手术量达到约2095万台,并在2030年进一步增长至约3423万台。由于起步较晚,国内高频电刀市场主要由外资品牌垄断,主流玩家包括美敦力、爱尔博、奥林巴斯、强生、ConMed和贝朗等跨国巨头。国内高频电刀市场主要国产企业包括上海沪通、杰西科技、北京贝林、北京康威电子、苏州康迪、常州延陵等企业,迈瑞、蓝帆、乐普等头部企业也纷纷布局能量外科器械市场,产品与进口的差距正在逐步缩小。
过往经验证明,大规模集采是国产替代的重要契机。
以能量手术器械另外两位选手为例,超声刀早在2021年就参加了广东等16省市联盟集采,部分国产高端超声刀头刚刚获批就进入中选名单,国产超声刀头采购量已占总采购量62%。
本就国产化程度较高的等离子刀,更是在集采中掀起国产风潮。2023年的安徽集采中,等离子刀头的中选名单基本由本土品牌霸榜。
从采购情况来看,国产能量手术器械的市场尚集中在中低端领域。除了品牌力差距外,还在于国内少有具备多产线开发能力的平台型企业,能够生产高频电刀、等离子刀一体机的高频手术设备生产商也在少数。
但基于国家支持和集采助力,国产能量手术器械的市场份额持续攀升,为他们逐步带来与跨国巨头掰手腕的底气。同时,近年来围绕医疗器械创新的红利政策正在加速落地,中国诞生出本土能量外科平台龙头或许只是时间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