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28日,河北省卫生健康委员会的一则更正公告在医疗设备行业掀起波澜。
公告显示,因质疑改变原评审结果,取消原中标供应商资格,将中标资格顺延第二名。仅仅一个月前,逸超医疗的集采型号ePascalSV 超声设备以单价35.6万元、总价1210.4万元的价格中标该项目。
短短十天内,飞利浦的Affiniti 70彩色超声诊断仪以单价40万元、总价1360万元的价格成功补位,县域医共体为此多支付近150万元。
“招标质疑” 的颠覆力量
今年5 月 21 日,河北省卫生健康委员会启动县域医共体医疗设备更新项目,总预算高达 1.2 亿元,计划分三个采购包采购彩色超声诊断仪。这个数字在千亿医疗设备更新市场中虽只是冰山一角,却足以引发厂商间的激烈角逐。
6 月 27 日中标结果公布时,逸超医疗成为赢家之一。其 集采型号ePascal SV 超声设备以单价 35.6 万元的价格中标 34 台设备采购。
然而,7 月 18 日,风云突变。一纸质疑成功推翻了原有评审结果,导致该包废标。
尽管质疑函的具体内容未公开,但医疗设备招标中,技术参数往往成为攻防焦点。
十天后,7 月 28 日,河北省卫健委发布更正公告,取消逸超中标资格,顺延至第二名飞利浦补位。这场闪电般的订单逆转,揭开了医疗设备招标白热化竞争的冰山一角。
此前在黑龙江的集采项目中也曾出现过类似案例,赛诺威盛曾凭借对“机架物理倾角≥±30°”这一技术参数的精准狙击,成功推翻安科的原有中标结果,将 2000 万元订单夺入囊中。详情可回顾《反转!一封质疑函改写 2000 万项目归属》。
低价中标被推翻:高价补位背后的市场博弈与集采新逻辑
本次招标结果反转后,飞利浦Affiniti 70 以单价 40 万元中标,比原中标产品高出 4.4 万元 / 台,总价差额达 149.6 万元。
在医疗设备招标领域,“低价中标”模式近年来备受争议,市场普遍担忧过度追求低价可能导致设备质量、售后服务打折扣。
然而,集采已成为触及中国基层医疗巨大蓝海需求的必经通道,任何玩家都无法回避。这也迫使一些国际巨头主动放下身段,以远低于以往的价格参与集采项目,其核心目标已从追求高端溢价转向守住市场基本盘、维持品牌影响力、以规模换份额。
例如飞利浦此次躬身入局河北县域采购,正是这一趋势的展现。虽然其40 万元的单价高于被废标的逸超,但相较于其传统高端市场定位,这个价格本身已是深度参与集采竞争的姿态。
这反映出在国产替代压力和政策驱动的基层市场爆发面前,国际巨头不得不迅速调整身段。与其固守高端市场被边缘化,不如主动下沉,争夺集采订单,保住在华市场的基本盘。
千亿市场的生死角逐:集采主战场下的武器升级
2025 年医疗设备更新浪潮下,全国超千亿资金涌入市场。2025 年全国医疗设备更新专项贷款额度已突破 3000 亿元,县域市场成为增长核心。
在这一背景下,河北超声采购事件绝非孤例。全国范围内,投诉质疑已成为改变订单归属的常规武器。四川一个1.5 亿元的 DR/CT 采购项目因布莱斯特公司投诉“评标办法设置不合理”而终止;黑龙江的 128 排 CT 采购因技术参数质疑在 15 天内易主。
供应商竞争策略已发生根本转变。如今的医疗器械企业不仅要拼价格(尤其是在集采框架下)、技术和服务,还需精通招投标规则,具备强大的法务和质疑应诉能力。
市场博弈已从单纯的价格战升级为招投标程序的全方位攻防战。当集采将价格竞争推向白热化,利润空间被极限压缩,技术参数细节便成为企业争夺订单的‘新弹药库’和攻防焦点。
“当利润空间被压缩至极限,技术参数成为攻防焦点。”一位行业观察人士如是说。在价格逼近成本线的情况下,对竞争对手技术参数的“找茬式维权”成为部分企业争夺集采订单的新策略。
与此同时,面对恶意投诉质疑激增现象,各地监管部门正在紧急构筑规则防线。避免形成恶性循环—— 当技术参数攻防演变为无序竞争手段时,行业可能陷入“价格战→参数造假→同行投诉→项目延期→成本转嫁”的毁灭性循环。这不仅徒增时间与信任成本,更将吞噬国家设备更新的战略机遇。
县域医疗的夹缝求生:设备更新的现实困境
后续,河北此批采购的34 台彩超将分发至县域医共体使用,这些基层医疗机构面临特殊的设备配置挑战。县域医院预算有限但对设备可靠性要求极高,一旦设备故障,维修成本可能成为不可承受之重。
根据过往招标信息显示,磁县人民医院的飞利浦CT 维保项目中标金额 132 万元,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的飞利浦 DSA 维保服务中标金额分别为 144 万元和 119 万元。
这些数字背后是基层医疗机构在设备更新与维护上的艰难平衡。因此,每次的集采招标,最终影响的不仅是企业利益,更是医疗服务的能力与质量。
一封质疑函改写千万订单的案例,只是医疗设备采购市场的一个缩影。在千亿市场的诱惑下,竞争还将继续升级。
如何在激烈的竞争中维护市场的公平正义,如何在价格与价值之间做出合理选择,如何完善监管体系应对挑战,这些都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只有各方共同努力,才能推动医疗设备采购市场健康、有序发展,为医疗健康事业的进步提供有力支撑。
往期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