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全球第三大医疗器械公司 Medline Industries再次推进上市进程。据 Bloomberg 报道,Medline 计划 最早于10 月向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提交 IPO 申请,并可能于 11 月择机上市。市场普遍预期,本次 IPO 或将筹资 40 亿至 50 亿美元,公司整体估值有望达到 500 亿美元,成为 2025 年医疗器械领域规模最大的 IPO。
消息人士透露,IPO 的承销团队由高盛(Goldman Sachs)和摩根士丹利(Morgan Stanley)领衔,摩根大通(JPMorgan)与美国银行(BofA)也在名单之列。考虑到美国市场近期 IPO 情绪回暖,Medline 的正式递表被解读为“资本市场的年度风向标”。
这并非 Medline 首次谋求上市。早在 2024 年底,公司就已向 SEC 保密递交过 S-1 草案。但由于 2025 年上半年全球贸易不确定性上升,美国对中国、越南、墨西哥等地加征关税,供应链成本短期飙升,公司出于稳健考虑推迟了发行。如今在市场环境逐渐企稳的背景下,Medline 再度重启窗口,被认为是企业经营信心与资本市场修复的共同体现。
为何选择此时重启 IPO?外界普遍认为,原因主要有三方面:
其一,宏观环境趋稳。随着美联储释放降息预期,全球融资环境较上半年显著改善。资本市场风险偏好回升,多家企业在 9 月密集重启上市计划,医疗健康作为相对抗周期的赛道,受到机构资金的持续追捧。
其二,贸易摩擦阶段性缓和。年初美国对多国医疗耗材与零部件加征关税,使得供应链承压。但近期关税政策出现边际放松,Medline 的跨国供应链压力有所缓解。市场认为,这是公司敢于重新启动上市窗口的直接原因之一。
其三,医疗需求长期增长。无论是医院端的一次性防护用品,还是家庭护理端的基础耗材,Medline 的产品线覆盖面广、刚需属性强。疫情后,医疗供应链“常态化安全”成为政策与市场的共识,企业具备稳定的需求支撑。
作为一家成立于 1966 年的公司,Medline 已经在全球医疗产业链中深度扎根。其业务覆盖了制造、分销和医疗服务三个环节,产品组合超过 33.5 万种,其中 19 万种为自有品牌,涵盖一次性手套、手术防护服、诊断设备、护理耗材等。
与 Cardinal Health、McKesson、Owens & Minor等纯分销巨头不同,Medline 的特色在于“制造+分销”的混合模式:
制造端:在全球设有 27 个生产基地,确保关键耗材的自主可控;
分销端:美国超过 70% 的医院采购过 Medline 产品,公司具备横跨 125 个国家的供应网络;
服务端:通过医疗物流、临床支持和供应链优化方案,提升客户粘性。
这种模式既增强了盈利的稳定性,也为未来的资本化扩张提供了清晰逻辑。
在财务层面,Medline 的表现同样稳健。据公开报道,2024 年公司实现营收 255 亿美元,同比增长 10%。Forbes 的数据则显示,过去六十年公司连续实现双位数增长,堪称医疗器械行业的“隐形冠军”。
2025 年第二季度,公司营收约 92.3 亿美元,毛利率提升至 28%。得益于规模效应和供应链优化,EBITDA 增速保持在 20% 左右。市场普遍预期,公司全年调整后 EBITDA 将达到 38 亿美元。
相比制造端周期性波动较大的同行,Medline 依托“分销+服务”的稳定现金流模式,为 IPO 提供了坚实基础。
Medline 推动 IPO 的另一个重要动因,是为其全球供应链战略提供资本支持。
北美:在美国本土,公司不断投资于智能仓储和自动化配送中心,以满足医院对“准时交付”和“降本增效”的双重需求。
欧洲:近年来加大在德国、法国的销售与仓储投入,意图在分销体系中对冲 Brexit 带来的不确定性。
亚太:中国、东南亚被视为未来增长的关键区域。随着人口老龄化和医疗需求增加,Medline 正通过区域合作伙伴和数字化平台逐步渗透。
在全球医疗产业链重构的背景下,供应链本身就是竞争力。Medline 若能成功 IPO,将有望在资本支持下进一步加码国际化布局。
在医疗分销与耗材领域,Medline 的估值逻辑格外引人关注。
与 Cardinal Health(市值约 200 亿美元)和 McKesson(市值约 640 亿美元)相比,Medline 兼具制造与分销优势,因此市场愿意给予更高估值倍数。若 IPO 成功,Medline 的市值或将跻身全球医疗器械公司前五。
更重要的是,在 IPO 市场复苏的背景下,Medline 被普遍视作“风向标”。近期医疗支付公司 Waystar在纳斯达克成功上市,显示投资人对医疗服务型企业的兴趣正在升温。相比之下,Medline 的定位更偏“基础设施”,其稳定性和规模优势或许更受长期资本青睐。
在供应链之外,Medline 近年来大力推进 数字化战略:
智能仓储系统:通过 AI 算法优化库存与配送路径,提升订单履约效率;
医疗电商平台:推动与医院端、诊所端的直连交易,提升数据化能力;
数据驱动的采购决策:通过客户数据分析,为医疗机构提供更精准的产品组合建议。
业内普遍认为,数字化将成为 Medline 未来十年的新增长引擎,而 IPO 募资将为其在软件、IT 和 AI 领域的投入提供有力支撑。
Medline 的 IPO,不仅是公司自身发展的里程碑,更是医疗供应链资本化趋势的注脚。
对于行业而言:
它意味着医疗分销赛道正在成为资本市场新的关注焦点;
医疗器械基础设施型企业的估值逻辑正在被重新审视。
对于市场而言:
在 2025 年 IPO 活动回暖的背景下,Medline 的成功与否将直接影响投资者对后续医疗健康 IPO 的信心;
作为一家全球化布局的公司,它的上市也将对未来医疗供应链的国际竞争格局产生外溢效应。
需要指出的是,尽管 Medline 重启 IPO 计划,但交易仍存在不确定性。全球贸易政策依旧复杂,若关税再度上升,供应链成本可能影响盈利预测。同时,市场波动也可能令上市时点推迟至 2026 年。
然而,无论具体时点如何,Medline 的 IPO 已经成为行业与资本市场共同关注的焦点。这不仅是 500 亿美元估值的资本大戏,更是全球医疗器械分销行业转型与升级的标志性事件。
Medline 正处在关键节点。对于一家连续六十年保持增长的企业而言,资本市场并非终点,而是新的起点。它需要 IPO 带来的资金,去支持全球供应链的进一步扩展、数字化基础设施的升级,以及新兴市场的渗透。
在医疗行业从“制造驱动”走向“供应链驱动”的当下,Medline 的选择不仅关乎自身未来,也关乎整个行业的走向。资本市场的目光,正在集中到这家来自伊利诺伊的医疗巨头身上。
往期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