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集采执行、医疗设备以旧换新、医保三结算、医保预付金制度等综合政策影响下,医疗器械行业回款生态出现新的变化。
01
100家A股器械企业应收账款公布
平均周转天数136天
同花顺问财数据显示,根据A股各企业前三季度报披露,截至2025年9月30日,A股医疗器械上市企业应收账款企业前100名排名如下:
应收账款额前10名企业分别为联影医疗、迈瑞医疗、乐普医疗、新华医疗、万泰生物、东富龙、楚天科技、华大智造、英科医疗、迈克生物。
应收账款额的多少一定程度上和企业的销售体量和销售模式有关。与应收账款额相比,应收账款周转率更能反映一家企业收回款项的效率。
应收账款周转率越高,平均收现期越短,说明应收账款的收回越快。据赛柏蓝器械观察,应收账款周转率从高到低前10名为:健帆生物、中科美菱、赛诺医疗、康拓医疗、爱威科技、惠泰医疗、九安医疗、三鑫医疗、伟思医疗、麦澜德。
在问财显示的A股132家医疗器械企业中,应收账款周转率最低的10家企业为明德生物、华强科技、达安基因、港通医疗、凯普生物、济高发展、万泰生物、睿昂基因、九强生物、迈克生物(顺序为从低到高),应收账款周转天数从843天-238天,其中前100名企业的平均应收账款周转天数为136天。
在上述排名中,应收账款周期受产品特性、销售模式、采购模式、付款机制及政策导向等多重因素,其中销售模式影响最为直接。以经销模式为主的医疗器械厂商相对应收账款压力更小,直销模式的账款压力更大。
如应收账款周转率最高的健帆生物,其与经销商的合作模式为买断式销售。而应收账款周转率较低的企业则直销模式占比较大,如达安基因以直销为主,经销为辅。回款压力同样较大的金域医学也以直销为主,大部分收入来自第三方医学诊断服务,其自建医学检验所,直接承接医院委托的检测项目。
观察来看,回款效率较低的企业集中体外诊断领域。体外诊断行业的市场、客户、渠道较为分散,加之部分企业过度依赖核酸检测业务带来的收益,回款压力较大,面临人才、应收账款及现金流等风险。
体外诊断行业正面临新的转型周期。明德生物在年报中提到,随着我国体外诊断技术的升级以及体外诊断厂商的增多,在生化诊断、免疫层析等传统技术路线领域,产品同质化较为严重,渠道竞争激烈。体外诊断行业正在经历由过去的营销渠道向服务驱动的模式转变,同时以第三代基因测序、纳米孔测序、血气诊断等代表的高技术壁垒体外诊断细分行业发展增速较快。因此,未来销售渠道和技术升级将成为体外诊断行业的大趋势。
02
多措并举解决回款难
医械企业资金回笼加快
在带量采购大范围推进的当下,企业回款问题比以往更加生死攸关,国家和地方在医药回款方面的政策,也在2025年有了更明显的完善和提升。
2025年,国家医保局同步推进医保三结算——即时结算、直接结算和同步结算,明显提升了医保与医院、医院与企业、医保与企业之间的回款效率。近日,全国首个“医保+商保”清分结算中心在北京西城区正式上线运行,标志着中国医疗保障体系正式开启了“医保直接结算”、“基金即时结算”、“医保商保同步结算”三位一体的“三结算”新时代。
全国医疗保障工作年中座谈会上提到,2025年下半年要逐步扩大医保基金对医药机构即时结算范围,积极推进医保基金对医药集采企业直接结算。
据中国医疗保险梳理,继山东、河南、福建、浙江、湖南、海南、江西、陕西等地开展医保基金与企业直接结算工作,今年湖北、广西、内蒙古、青海、黑龙江、贵州、重庆、云南、四川等地也发布相关文件。
按照国家要求,2025年全国基本实现集采药品耗材、国谈药的直接结算;2026年,直接结算模式将在全国范围内全面实现,这标志着国家层面决心彻底打通回款堵点。
在直接结算的快速落地下,集采产品回款周期大幅缩短,而部分地方也开始探索解决非集采产品结算的新模式。如海南省开展试点,探索将非集中采购的药品、医用耗材纳入直接结算范围;广东省要求逐步建立全省统一的药品和医用耗材货款直接结算机制,提升医药货款支付效率,提高医保基金使用效能,降低医药企业流通成本。
医保预付金制度也加快医院资金回笼。去年,国家医保局与财政部联合印发的《关于做好医保基金预付工作的通知》,鼓励地方医保部门向符合规定条件的医疗机构预付部分医保基金,并适当向政策执行好的机构倾斜。不仅缓解了医疗机构的资金运行压力,还能更大程度上激励医疗机构积极提升服务质量和管理水平,以形成正向激励循环。
全国医疗保障工作年中座谈会提到,2025年上半年,医保创新实施预付金制度,29个省份预付医保资金786亿元。截至今年6月底,全国超90%的统筹地区实现即时结算,拨付时限压缩至申报后20个工作日内。
而部分地区也开始探索基金预付与即时结算相结合的模式。通过基金预付增加医药机构现金总量,同时利用即时结算加快现金流速,有效缓解资金回款问题。如北京市对年支出超2000万元的医疗机构实行总额预付,按月预拨医保基金;对非总额预付机构和药店实行“据实结算”,费用申报后即时拨付;上海市分类实施“预付制”与“据实结算”,对高费用医疗机构按月预拨,同步推进DRG/DIP支付方式改革,将绩效考核结果与年度清算挂钩。
在回款政策多措并举之下,医药资金周转链条缩短,随着2025、2026年相关政策的全面落地,医药行业将迎来现金流的实质性改善。
往期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