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会员登录

用户登录 评委登录
一周内自动登录 建议在公共电脑上取消此选项
一周内自动登录 建议在公共电脑上取消此选项
依据工信部新规要求,运营商部署做出调整,现部分用户无法获取短信验证码(移动运营商为主)。如遇收不到短信验证码情况,请更换其他手机号(联通、电信)尝试,有疑问请电话咨询:18912606905、18136127515。
一周内自动登录 建议在公共电脑上取消此选项
手机验证码登录 还未账号?立即注册

会员注册

*依据工信部新规要求,运营商部署做出调整,现部分用户无法获取短信验证码(移动运营商为主)。如遇收不到短信验证码情况,请更换其他手机号(联通、电信)尝试,有疑问请电话咨询:18912606905、18136127515。
已有账号?
医械创新资讯
医械创新资讯

为什么顶级械企集体出售诊断业务?分拆潮背后跨国械企在华“换档”

日期:2025-09-22
浏览量:2055

2025,跨国医械进入集体分拆大年:6起、超百亿欧元、涉及TOP10中的5家,史上似乎从未如此密集。

最近的一例:9月10日,据彭博社报道,西门子医疗正与多家头部PE就出售诊断业务进行初步磋商,交易估值可能超过60亿欧元(约合500亿元人民币)。

彭博称,潜在对手方包括BlackstoneCVCKKR等;若进入下一阶段,西门子医疗或聘请顾问推进。此次范围不含影像与瓦里安放疗资产,仍聚焦体外诊断板块;股权层面,西门子集团仍持有约71%西门子医疗未定案,随时可能保留该业务。

这只是今年传出的第六起大的医械分拆,从年初BD起头,到美敦力分拆糖尿病、再到最近7月传出赛默飞世尔分拆部分诊断业务,2025年顶级器械掀起新一轮“分拆潮”。

分拆,是近几年顶级医械的主旋律,从奥林巴斯剥离相机业务、拆分消费品板块以聚焦医疗核心赛道,GE将医疗业务独立为上市主体3M拆分医疗保健业务成立 Solventum Healthcare,巨头们分拆的逻辑起初围绕剥离非医疗业务优质医疗板块独立决策

进入2025年这一趋势呈现出差异化特征美敦力业务模式差异拆分糖尿病部门,BD、赛默飞世尔、西门子医疗等头部诊断企业接连动刀“优势IVD业务”,三星生物、麦克森则通过分拆优化布局、锁定高利润市场

在这场分拆潮中中国区始终是无法忽视的战场:无论是GE医疗韧性坚守捷迈邦美业务取舍,到BD医疗包袱剥离西门子医疗高价值聚焦,外资医械巨头分拆后的中国区,正经历一场深刻转型。

01
不并购了,改分拆

全球顶级医疗器械巨头的发展史几乎都是一部并购史。从全球械企TOP1的美敦力、跨越百年的强生、到并购之王丹纳赫、软镜之王奥林巴斯、骨科巨头史赛克、再到医学影像三巨头“GPS”(GE、飞利浦、西门子)、透析三巨头费森尤斯、百特、德维特)……
如今,全球顶级器械一改并购的战略,开始大举分拆。进入2025年,策略与此前稍有不同,呈现出三个特点
一,重点剥离差异性较大的业务。
2025年5月,美敦力计划将其糖尿病业务部门拆分独立公司MiniMed,一部分原因在于其增长乏力,希望通过分拆强化其决策机制加速产品迭代,打造一家糖尿病领域巨头。
更主要原因在于业务差异性较大,糖尿病业务部门主要开发包括自动胰岛素泵、智能胰岛素笔和连续血糖监测仪(CGM)等产品,B2C模式为主与美敦力传统三大业务心血管、神经外科、医疗外B2B医疗机构运营、采购模式存在显著差异这也导致糖尿病业务在供应链管理、销售渠道建设需要独立于集团资源,运营成本显著增加。
第二,动刀“优势”业务部门,IVD分拆成最大看点。
2025年下半年,接连三家诊断巨头传出分拆IVD业务。
这场IVD分拆潮,BD率先打响。
7月14日,BD医疗宣布正式以175亿美元的交易将其分拆的生物科学诊断部门并入实验室设备制造商沃特世(Waters)公司。分拆后,碧迪股东将持有“合并公司”约39.2%股权,沃特世股东持有约60.8%
诊断业务一直作为BD传统优势,但是近年来业绩增速放缓,2024年营收36.79亿美元,同比仅仅+1.5%,占据总营收的18.2%在诊断技术边界日益模糊的今天,BD选择分拆,换取在医疗技术领域的绝对专注,医疗必需品、互联护理、生物制药系统、介入治疗四大高增长、高利润板块成为BD新“压舱石。而沃特世依靠着原BD诊断部门,有望成为全球顶级生命科学公司。
7月底,外媒《FINANCIAL TIMES》报道,赛默飞世尔正以约40亿美元的价格寻求出售其诊断部门的部分业务,而此次计划剥离的诊断业务年销售额约14亿美元,年调整后收益约3亿美元,占其专业诊断部门的三分之一
为赛默飞世尔的传统优势部门,业绩持续承压,2025年Q1其生命科学部门较去年同期下滑9.3个百分点默飞世尔这一动作也被解读为对IVD增长模型的持疑,当技术迭代红利消退,顶级诊断巨头也开始选择断臂求生。
9月10日西门子医疗与多家头部PE就出售诊断业务进行初步磋商,交易估值可能超过60亿欧元(约合500亿元人民币)尽管诊断业务一直是西门子医疗的传统优势,但在资本市场眼中,诊断板块当下的成长性与利润表相较于影像(如CT、MRI)与先进治疗(如介入手术设备)显得逊色
其实从2025年第三季度,西门子通过售西门子医疗2%股份筹集14.5亿欧元,反映出集团层面正在通过资产处置释放资本、支持战略转型。选择分拆传统优势IVD业务,也成为西门子聚焦高增长、高利润率业务的第一步
第三,优化战略布局,专注高利润市场
2025年5月,韩国三星生物宣布将生物仿制药业务剥离至新成立的控股公司“三星Epis控股”三星生物将专注于成为纯粹的CDMO企业。从业务划分来看,三星生物意在优化战略布局
2024年三星生物CDMO业务营收达到4.54万亿韩元(约33亿美元),净利润超1万亿韩元,拆分后有望进一步强化产能与技术创新,抢占mRNA疫苗、细胞治疗等高增长领域。独立后的三星Bioepis可专注生物仿制药研发,也可让三星生物规避近年来的诉讼,设置防火墙
同月,美国麦克森宣布计划将其医疗外科解决方案部门拆分为独立公司,以便更加专注于核心的药物分销业务。背后的原因自然是专注于高利润市场分销专科药物,如癌症药物——这类业务不仅增长迅速,而且利润率更高。
02
中国区受分拆影响会如何?

分拆之后,中国区业务一直是外界关注的重点。尽管当下外资医械头部集体“失速”,中国区业绩承压现象不是个例,但这也正是外资医械中国区深度结构性调整的必然结果。分拆不仅重塑了外资医械全球布局,更成为其适配中国区特性、重构区域竞争力的契机
以分拆后的GE医疗为例其中国区业务虽有阶段性波动,但整体韧性已初步显现至少从数据来看,独立后的GE医疗中国区相比分拆前营收大幅提升。
2023年1月,GE医疗率先从集团拆分出来,独立前GE医疗部门中国区营收约20亿美元,占集团业务14%
独立的第一年,中国区营收就高达27.85亿美元,同比增长10%,在集团比例上升0.2个百分点。独立第二年,中国区出现下滑,且近日,GE医疗CEO 表示:“中国不再是高增长的主引擎”,但其中国区2024年营收依旧达到23.6亿美元较分拆前高出3.6亿美元
与GE医疗在波动中守住基本盘不同,骨科巨头捷迈邦美的分拆,让其中国区经历了双重考验。2022年捷迈邦美选择将脊柱和牙科业务剥离,成立独立上市公司ZimVie,分拆后不久由于业绩不佳ZimVie将其脊柱业务撤出中国,并裁员5%,这一动作也引发市场对“外资医械收缩中国市场”的担忧。
但随后,从捷迈邦美的表现来看,分拆后其中国区业务“轻装上阵”,2024年,捷迈邦针对中国市场:销售和运营模式的调整和改革,进一步优化产品线等,整体有复苏之势
再看BD医疗的分拆逻辑中国区的业绩压力是其重要考量维度在此前的业务架构中,中国区的下滑影响已成为拖累生命科学业务的重要因素之一同样标本管理产品在中国的销量表现不佳,药物输注相关产品也受到中国集采政策的持续冲击。而分拆后,未来BD中国区逐步卸下“增长包袱”,为核心业务注入更多资源与关注。这不仅是一次中国区结构性重塑,更是为“新BD”腾挪出的新机会。
近日,西门子医疗同样与中国区的战略重心转移深度绑定最新2025第三季度财报显示,中国区诊断业下滑10%一方面是带量采购影响,另一方面是由于中国市场当前面临挑战,客户订单延迟。分拆之后,中国区将资源集中于影像和瓦里安等高利润领域,加速高端影像设备和治疗技术的本土化布局,提升整体竞争力。
总之,对于中国区而言:分拆所带来的业务聚焦与资源重配,是外资医械应对短期业绩压力的策略选择,更是其参与中国区产业升级的长期布局







文章来源:MedTrend医趋势
▲转载请标注以上来源

声明:本文仅作信息传递之目的,仅供参考。本文不对投资及治疗构成任何建议,请谨慎甄别。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为保障双方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如有平台转载本篇文章,须自行对该篇文章负责,医疗器械创新网不对转载引起的二次传播负责。

往期推荐

财务造假,医械龙头企业退市倒计时

迈瑞,再次出手!

奥林巴斯,新品

苏州这一械企,拿下近亿元融资!

图片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