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血管介入领军冲刺IPO,C轮融数亿,曾获高瓴领投
来源: 医疗器械创新网 2023年10月17日 09:06
近日,广东博迈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博迈医疗”)在广东证监局办理辅导备案登记,拟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在上交所科创板,辅导券商为中金公司。据辅导备案报告披露,博迈医疗控股股东为萍乡博思迈股权投资管理合伙企业(有限合伙),持股比例为30.97%。

图片来源:证监会官网
辅导备案材料公布的IPO辅导计划如下:


C轮融资数亿元,高瓴创投领投

官网信息显示,博迈医疗成立于2012年3月在东莞松山湖成立,是一家专业从事血管介入类医疗器械设计、生产、销售和服务的跨国医疗器械生产企业,在中国东莞、深圳、上海、株洲,以及荷兰、新加坡、印度等海外地区设有子公司、生产基地、研发中心和办事处。
2020年7月,博迈医疗完成C轮数亿元人民币融资,投资方包括凯辉基金、招商局资本、北极光创投、高瓴创投,博迈医疗此轮融资仅用了四个月不到就快速完成,特别是在当时新冠疫情的严峻挑战下,这样的效率和成绩更是弥足珍贵。本轮融资资金主要用于进一步推进公司产品研发、市场推广和扩大再生产。
而作为本次领投方,高瓴创投是高瓴资本旗下专注于早期创新型公司的风险投资基金,而在当时,高瓴资本已在医疗器械领域下了重注,具体到细分领域,又较为青睐血管介入、骨科以及眼科。据不完全梳理,高瓴资本在血管介入领域,已经先后投资了沛嘉医疗(9966.HK)、启明医疗(2500.HK)、微创医疗(0853.HK)和博迈医疗。沛嘉、启明、微创都已成功在港股上市,高瓴作为背后的投资人获得了丰厚的收益。

博迈医疗作为国内血管介入球囊导管市场行业的领军企业,建立了广东省血管介入治疗和医疗器械工程技术中心、东莞市血管介入医疗器械研究开发重点实验室。经过近十年的的发展以及近二十年的技术积累,博迈医疗正在全球上市的产品已涉及多个领域,几个品类,而研发中的项目也是两位数。
博迈医疗凭借其全球独家的技术打造了国际先进的血管介入医疗器械技术为主导的技术和产品开发平台。同时,博迈医疗的创新团队凭借持续研发能力,不断更新迭代产品,在血管介入医疗器械领域举起了‘中国创造’的品牌,打造具有国际先进技术水平的高端医疗器械产品。
2020年2月19日,博迈医疗三款代表了血管介入球囊导管国际先进技术和独特创新的产品,在同一天接连收到欧盟认证机构的CE证书批准,登陆欧盟及相关地区市场。据了解,博迈医疗的冠脉球囊导管和外周球囊导管是当时国有品牌中,唯一一家同时在美国、日本和欧盟三大医疗发达国家和地区都实现规模上市销售的高端医疗器械产品。
目前,博迈医疗已成为中国29省、市、自治区的集采中选单位,享受集采带来的销量倍增的政策红利。公司的高速发展吸引了多家国内一线投资机构的关注和投资,这些资金的注入为企业提供了更多的发展机遇和资源支持。


突破垄断,打造有声望的医疗跨国集团

博迈医疗在成立之初就立志做中国造的好球囊,打破国外巨头的垄断。公司始终秉承“创新优质的医疗器械和技术,打造有声望的医疗科技跨国集团”这一战略目标,并提出了总体战略规划:成为血管介入器械的领军企业。在产品策略形态方面,公司通过在心血管介入、外周血管介入、血管通路、神经介入、介入配件等领域进行核心技术布局和不断创新,以树立优秀的品牌形象;通过专注介入治疗,依病症需要提供全套解决方案,满足医生和患者的不同需求,以扩大品牌影响力。
目前公司在全球拥有40多个产品系列、逾360张产品注册证书,产品覆盖心血管介入、外周血管介入、血管通路、神经介入、介入配件等多个领域,行销全球8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数千家医院。
通过持续加大研发投入,博迈医疗向中国、美国、欧洲等国家或地区的专利审批部门及WIPO申请专利142项,其中授权专利73项。公司产品补齐了国产球囊技术和规模的卡脖子短板,打造了多款国际首创、具有国际先进性的产品,造福众多海内外患者。
例如全球最小的CTO冠状动脉高压球囊(产品商标名为Alveo HP™),实现血管完全闭塞病变更高开通率;分叉病变中支架扩张的近远端优化技术专属球囊(产品商标名为Brosmed POT™),极短的球囊肩部设计实现支架的精准定位扩张;全球首创的三金属丝刻痕球囊扩张导管(产品商标名为Tri Wedge™),打破进口刻痕球囊的垄断地位等。

博迈医疗研发的Tri-Wedge™三角龙外周血管刻痕球囊扩张导管,采用应力集中(Focused Force)原理设计,刻痕丝作用于血管壁上的压强≥32倍普通高压球囊的压强,三根三角形金属刻痕丝每隔120°平均分布(专利固定技术),球囊逐级加压后,聚力刻痕丝嵌入血管壁组织内,令血管内壁组织有规则的纵向撕裂开,减少血管壁在高压下无序撕裂和夹层的发生风险,适用于扩张骼动脉、股动脉、骼股动脉、腘动脉、腘下动脉及肾动脉内的病变,并可用于自体或人工动静脉透析瘘管的阻塞性病变的治疗。该产品一经推出,并好评如潮,广受海内外客户亲睐。
几月前不久,博迈医疗POT™ PTCA 高压非顺应性球囊扩张导管获得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DA)认可上市。博迈POT™短肩球囊是全球首创用于分叉病变中支架扩张的近端优化技术(POT)和远端优化技术(DOT)的专属球囊。此前,POT™球囊已在中国和欧洲市场耕耘一年有余,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此次获得FDA认证将助力POT™球囊成为美国市场上近远端优化技术(PDOT)应用的制胜法宝。

博迈医疗推行“产学研医工”合作,集合相关领域的顶尖人才对关键技术与技术难点进行联合攻关,将技术资源的利用平台延伸到外部,打造创新势能,极大地促进了品牌传播,进一步提高了品牌美誉度。与中山大学附属东华医院组建了“医工创新联合体产学研联合基地”,与华南理工大学、华南协同创新研究院、广东工业大学、东南大学等高校及东莞东华医院、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西京医院等知名高校和医院保持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形成专业与产业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双赢局面。


心血管市场广阔,国产替代空间大

根据全球咨询公司Evaluate发布的报告《Evaluate MedTech,World Preview 2018,Outlook to 2024》,IVD、心血管、影像、骨科、眼科是全球市场规模最大的几个领域。美敦力、强生、丹纳赫、碧迪等全球市值TOP10器械企业,主营业务也都集中在心血管、骨科和IVD等领域,市场规模大的领域更容易诞生大市值公司。
心血管疾病治疗是全球医疗器械第二大赛道,血管介入医疗器械在下游市场需求不断上升,加上国家及地方陆续出台系列支持措施,加速高端医疗设备国产化,血管介入医疗器械国产品牌迎来巨大的市场机遇。
国产血管介入产品中,目前冠脉支架、主动脉介入实现了国产替代。数据显示,国产三大品牌乐普医疗、微创医疗、吉威医疗共占据国内冠脉支架60%以上市场份额。
但冠脉通路器械方面,依旧以进口产品为主,主要由泰尔茂、美敦力、雅培等外资品牌主导,尤其导引导丝、导引导管和微导管等国产注册产品市场占有率不足外资品牌的1/3,国产替代空间巨大。
不过,也有一些国内企业取得了突破。比如深圳的惠泰医疗这家坐拥电生理、冠脉通路、外周介入和OEM(代工)四大板块的医疗企业。其主要用于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的通路耗材,撑起了企业收入的半壁江山——2022年创收5.69亿元,同比增长了49.08%。
我国主动脉腔内介入支架尚在发展早期,在这一领域国内主要市场参与者包括美敦力、戈尔、心脉医疗和先健科技等。其中,在胸主动脉腔内介入支架市场,目前国产产品已初步对进口产品实现了替代。数据显示,2021年中国胸主动脉腔内介入手术中,国产产品的手术量占比已达到60.2%。在这一领域具有代表性和竞争力的本土企业主要包括上海心脉医疗、深圳先健医疗和北京华脉泰科等。
而外周血管介入国产产品相对匮乏,产品线在补齐阶段,国内这一领域无论动脉还是静脉,主要市场份额仍由包括美敦力、戈尔、库克医疗等在内的国外企业所占据,他们能够系统地提供相关耗材,是国内市场的主流,其市场占有率高达95%。
不过,在市场需求持续增长驱使下,国内外周血管介入器械企业,如归创通桥、心脉医疗、惠泰医疗、先瑞达、先健科技等,不断创新产品、突破关键技术、引进先进技术,核心竞争力不断提升。
我国神经介入器械目前还处在初级阶段,国内主要市场份额长期被美敦力、史赛克、MicroVention、强生医疗等国际医疗巨头占据(约为87%),核心介入器械更是几乎被外资垄断,导致手术费用居高不下。
近年来大量本土企业涌入尚处于蓝海市场的神经介入赛道,国产品牌技术不断积累,逐渐成功研发出弹簧圈、微导管、取栓支架、密网支架等产品,神经介入器械国产替代趋势初步形成。
据了解,微创脑科学、沛嘉医疗、归创通桥、心玮医疗、先瑞达医疗、赛诺医疗、康德莱医械等纷纷成功上市;沃比医疗、维心医疗、艾柯医疗等吸金能力拉满。数据显示,2022年全年我国有120多款神经介入产品获批。
文章来源:医疗器械创新网

本文著作权属原创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场。我们转载此文出于传播更多资讯之目的,如涉著作权事宜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