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9月,中国医疗器械企业出海价值指数榜单第一次发布。自榜单发布三个多月以来,市场格局又有新的演化,受新冠疫情困扰三年之久的世界,也逐渐步入后疫情时代。在后疫情时代,国内医械企业如何把握新一轮的出海机会,是当前医疗器械行业的重要课题。
持续三年之久的新冠疫情使全球对抗击疫情类的医疗器械产品需求居高不下,这也为中国医械企业出海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会,其中以经营体外诊断及试剂等产品的企业营收呈现爆发式增长已成为经典案例。受益于防疫抗疫,我国医疗器械进出口较疫情前整体规模提升了一个台阶,成长为万亿级别的市场。
鉴于我国2022年12月出台的“放开”政策,在可预见的未来,疫情“红利”不再。尽管如此,由疫情催化的医械出海浪潮依然处于开局阶段:除IVD产品外,中高端医械的海外市场对于中国企业而言,仍是一片充满机会的蓝海。尤其是当下,国内集采常态化,医械市场利润被严重挤压。
——集采是集体批量采购的简称,由国家出面将医保范围内的药品及器械统一按采购量定价。一般而言,集采的价格远低于市场价格,以医疗器械领域里的冠脉支架为例,集采价格曾一度低于市价的96%(市价为1.35万元,采集价为469元)。
与此同时,在发达国家寻求高性价比产品,优化公共医疗费用支出以及发展中国家提高医疗保障,支付能力提高的背景下,海外市场广阔且利润空间大。结合内外形势,中国医械企业出海是大有可为,更是势在必行。走出去,不仅是为了在国内活下去,更是企业做大做强的长远策略,是为自身打造“护城河”的必经之路。
——我国宣布“放开”后,由深圳市商务局组织的汇聚了来自医疗器械及科技行业的深圳企业代表团近百人,分别奔赴多国参加国际高水平展会、进行商务交流,仅在德国杜塞尔多夫医疗展团就收获了超4500万美元的订单。
成功出海是我国医疗器械行业向第二个万亿奋进的制胜点。为更好地帮助国内医械企业把握出海趋势,打破对海外市场的认知壁垒,迈向全球价值链的更高处,普瑞纯证提炼医械产品出海最佳实践的关键步骤,针对中国A股及港股上市的434家医疗器械相关公司,借助GRIP医疗器械大数据平台和宏观、行业、企业数据,采集专家意见,吸取业内研究成果,通过产品注册数据、临床试验数据、专利数据,结合待研究公司的海外业务营收及目的地医疗器械市场规模,重构出海指数榜单。
2022年第四季度出海榜单信息
点击图片查看主榜单&分榜单更多信息
出海价值指数数据维度解读
基于GRIP医疗器械大数据平台以及其他宏观、行业、企业数据,从供给侧和需求侧的角度,通过企业的产品注册、临床试验及专利数据,结合企业产品与目标市场需求耦合度等多维度、多层次的数据,构建2022年第4季度的出海价值指数。
> > 上下滑动查看维度详情 < <
本次主榜单Top3企业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