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首例国产人工心脏成功植入儿童体内
来源: 中国经济网 阜外医院 2022年06月22日 11:26

2022年6月,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胡盛寿院士及其团队为一例高风险终末期心衰儿童成功植入Corheart 6左心室辅助装置。这是国内首例国产人工心脏在儿童体内植入的临床应用,标志着我国儿童终末期心衰外科治疗迈上新的高度,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具有划时代的里程碑意义,同时也为未来植入式左心辅助装置在儿童心衰治疗方面的应用探索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图:胡盛寿院士(左一)
人工心脏换来重生
这一切似乎都陷入一个死局。面对一个刚刚开启生命旅程的年青少年,阜外医院顶着压力,决定为其搏上一把,希望可以在技术空白中为他寻得一丝活下去的希望。
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胡盛寿院士组织医院多学科专家会诊,对小严的病情进行深入研究,决定为患儿做心脏内部的畸形矫正及左心室辅助装置植入。专家们一致认为小严目前虚弱的身体无法接受心脏移植,所以植入左心室辅助装置对他来说是最好的治疗方案,一方面可以避免心脏移植后长期的药物服用,另一方面如果未来他的心功能恢复还可以撤除装置,不需要再进行心脏移植。
这是一场无章可循的手术,是国内首例植入性左心辅助装置在儿童身上的应用,再加上患儿此前还曾做过一次心脏手术,难度和风险非常高。尽管身经百战,但患儿复杂的情况,还是让胡盛寿院士和其团队成员捏了一把汗。为确保手术万无一失,术前专家们制定了详细的手术方案,充分评估术中可能面临的风险,做好一切准备。
2022年6月2日,在多学科共同努力及协助下,胡盛寿院士团队成功将Corheart6超小型磁悬浮左心辅助装置植入这位小体重患儿体内。术中,胡院士娴熟精湛的手术技巧和团队的精确配合,让手术进展十分顺利。随着辅助泵启动运行,体外循环机顺利停机撤除,患儿进入机械辅助循环模式,心率、血压等生命体征正常、平稳,手术获得成功。
图:Corheart 6泵体
左心辅助装置为心衰患儿争得更多希望
心力衰竭是各种心脏疾病进展至严重阶段而引起的一种复杂的临床综合征。据了解我国每年约有40000例患儿因心衰住院治疗。
目前据估计,我国心力衰竭患者约1000万人。约7%—10%心衰患者为危重症,因供体严重不足,每年只有600余例终末期心衰患者可完成心脏移植手术。
而目前我国儿童心脏移植主要问题更是供体极度匮乏,很多儿童需要通过机械装置来等待心脏移植手术。然而国外心室辅助装置价格昂贵,国内无可用产品,桥接移植应用受限,约25%患儿在等待移植过程中死亡。本例手术是国内首次将植入式左心室辅助装置应用于儿童心衰患者,填补了国内在该领域的空白。
科技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推动医学科技创新和医学研究能力建设,是造福广大患者的重要举措。此次胡盛寿院士团队成功完成国内首例儿童左心辅助装置植入,充分体现医工合作推动国产医疗技术创新的价值。未来阜外医院还将继续探索植入式左心辅助装置在更小年龄、更小体重心衰患儿中的应用,让更多生命得以挽救。
全球最轻!
“中国心”早已成功植入患者体内
2022年3月14日9时30分,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协和医院(以下简称协和医院)对外宣布,以该院心脏大血管外科董念国教授为首的多学科专家团队,已在58岁的储先生(化名)体内成功植入超小型磁悬浮离心式人工心脏。两个半小时后,他重新听到自己有力的“心跳”。这枚核桃大小、仅90克重的Corheart 6“人工心”,重启了他的生命。它是目前全球体积最小、质量最轻、技术领先的磁悬浮离心式“人工心脏”,被亲切地称为“中国心”,其核心技术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部件均由中国工程技术人员与中国医师联合研发,是地地道道的中国智造。据悉,这是该院完成的第12例人工心脏植入术。
如果我们把人体比作一台机器,心脏就是这台机器的发动机,主要负责泵血,即保证全身各个器官的血液供应。一旦心脏骤停,“发动机”停止了工作,人很快就会死亡。
董念国教授说,对于终末期心衰患者而言,药物治疗和常规手术基本无效,唯一的办法只有心脏移植,但由于心脏供体紧缺,很多患者往往还没等到合适的供心就遗憾离世。人工心脏给了终末期心衰患者活下去的希望。
超小型磁悬浮离心式人工心脏又叫CorHeart 6左心室辅助系统,属于第三代心室辅助装置,具有自主知识产权,是颗地道的“中国心”。泵体直径34毫米、厚度26毫米、重量90克,如一枚鸡蛋大小,系目前全球尺寸最小、重量最轻的磁悬浮离心式人工心脏。目前由阜外医院胡盛寿院士牵头负责临床试验。
董念国介绍:“在国内,做我们自己的人工心脏研发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我相信随着人工心脏材料的改进,随着其血流动力学研究的进一步深入,人工心脏的应用前景一定非常广阔。”
磁悬浮离心泵对患者损伤更小
“其实我们所说的人工心脏的准确说法应该是植入式心室辅助装置,而不是指严格意义的全人工心脏。”董念国介绍说。
根据心室辅助装置(VAD)的发展历程,可将其分为三代。第一代VAD主要指搏动(气动)泵,第二代VAD是轴流滚动泵。第二代与第一代相比,体积明显缩小,耐久性好,患者生活质量明显提高。
第三代VAD是离心泵,采用磁悬浮和液力悬浮技术,移植后并发症进一步减少。第三代VAD实现了内置化,同时高能电池微型化提高了能源的便携性,改善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当发生左心衰的时候,最重要的左心室动力不足,此时,医生可以把离心泵放入左心室中,让它泵血,发挥与心脏并行循环的作用,实现一加一大于二的效果。
离心泵的工作原理是利用离心力(洗衣机的甩干功能也利用的是离心力)将左心室的血液抽出并灌注到主动脉,从而起到部分替代左心室功能的作用。为了可以长期使用,离心泵常用的悬浮技术采用了磁悬浮、液力悬浮或磁悬浮和液力悬浮联合应用的方式。其中,液力悬浮的血液薄膜存在较高剪应力会导致血液损伤。董念国认为,磁悬浮似乎是发展的趋势。磁悬浮是指在磁力作用下,人工心脏运行时叶轮处于悬浮状态,没有机械轴承,因此无摩擦、产热少、损耗小、耐久性高。
“磁悬浮离心泵的优势是血液相容性好,对血球破坏低,体积小,对患者而言,损伤相对较小,使用人群较广。”协和医院心脏大血管外科体外循环和体外生命支持负责人、副主任医师李平说。
我国进入人工心脏新时代
“我国的人工心脏应用数量同国外相比还有较大差距,但已经步入正轨,前景光明。”董念国说,可以说,在胡盛寿院士引领下,国内已经进入了人工心脏新时代。
与国际同类人工心脏相比,国内人工心脏技术创新步伐正在加快,比如同心CH-VAD是已上市的最小的全磁悬浮左心室辅助装置,CoreHeart 6可用于较低体重患者,甚至儿童。
协和医院夏家红副院长介绍,为面向世界前沿,面向国家与人民重大需求,努力攻克严重危害人民健康的心血管急危重症,今年年初该院将心外科、心内科、超声医学科、麻醉科等强学科组合起来,成立协和心血管病医院,为终末期心脏病患者探索“心”方案。
为迎接人工心脏新时代,董念国希望国内人工心脏研究领域的专家们可以一起打好“组合拳”。他说,磁悬浮人工心脏还需要进一步发展完善,包括实现驱动系统的全内置,避免缆线穿出皮肤和继发感染;进一步优化产品,提高其耐久性,减少出血与血栓并发症。
目前,磁悬浮人工心脏还需要进一步完善,磁悬浮人工心脏泵血以平流为主,希望能产生与自身心脏搏动一致,更符合生理的搏动性血流;需进一步缩小体积,研制出供儿童甚至婴儿使用的产品;需进一步优化植入方式,使手术变得更简单、微创。
本文著作权属原创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场。我们转载此文出于传播更多资讯之目的,如涉著作权事宜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