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深地扎根中国,飞利浦“本土化”战略加速!
来源: MedTrend医趋势 2022年06月16日 13:43

中国市场上,随着新老选手的崛起与交锋,“低垂的果实”几乎已被采摘完毕,一场深层次的本土化竞赛,早已于在华外企之间悄然打响。

赛场之上,越来越多的跨国企业,怀揣巨大的热忱与信心,加速引进创新产品、扩充“朋友圈”或是逐渐走向基层。赛场之下,一座座全球顶级的研发、生产、创新中心拔地而起,伴随着组织进化与更迭,跨国企业不断尝试着向本土竞争的更深更远处迈进。

于此之中,作为全球最为重要的医疗影像设备巨头之一,飞利浦中国的本土化进展如何?在其整个战略转型的背景下,“更深地扎根中国”又意味着什么?

就以上话题,医趋势与飞利浦大中华区高级副总裁、精准诊断业务群总经理陈胜裕展开对话。

十年耕耘,飞利浦本土化全面提速

“中国是飞利浦全球第二大市场和重要的增长引擎,早于十多年前我们就开始从研发、制造、生产等环节做整体的本土化布局。”陈胜裕表示。

商业驱动力源自于市场环境。

改革开放40多年,中国市场对全球产品的态度从仰望、追赶到兼容并蓄,其中一项就包括鼓励医疗设备的国产化。

2021年10月,财政部发布《关于在政府采购活动中落实平等对待内外资企业有关政策的通知》,明确政府采购依法对内外资企业在中国境内生产的产品(包括提供的服务)平等对待。

对于中国市场的转向,于此扎根超30年的飞利浦早有洞察。自上个世纪进入中国以来,飞利浦本土化的步伐从来没有停止过,且在持续加速。

2001年,飞利浦成立中国研究院,作为其全球四大创新中心之一,此后持续向全球输出基于中国市场的创新思考与成果。

2009年,飞利浦开启“中国智造”时代,在苏州建立医疗影像基地,经过10多年的发展,如今已成为飞利浦全球版图上的综合性影像产品基地,以及全球价值链的重要一环。

2016年开始,伴随着集团整体向健康科技全面转型的节奏,飞利浦中国本土化战略同步升级,近年来更是把中国作为全球创新策源地之一。为了让创新更贴近本土客户,2021年,飞利浦整合分散的创新资源,优化布局,接连在中国设立产品、系统、软件三大创新中心,分别为:

  • 深圳创新中心以产品为中心,聚焦健康生活与互联关护业务的产品创新为主,比如呼吸机、监护仪、口腔护理产品等。

  • 苏州创新中心以系统为中心,依托飞利浦(苏州)影像基地,聚焦精准诊断与介入治疗系统,迈向更深层次的本土化研发、设计、制造。

  • 上海创新中心以软件开发为中心,将软件创新高质高效地服务于所有业务集群及服务与解决方案部门,并与深圳和苏州创新中心紧密结合,在中国实现以客户为中心的创新。

以此看来,飞利浦设置三大创新中心的整体思路是——将分散的创新资源整合在关键市场,贴近客户,发力本土创新,部署中国制造,同步进行“端到端”的信息化布局,再将产品、系统、软件进行解决方案的串联,围绕着某一疾病领域或重点科系,形成从诊断、治疗、院内、院外关护全流程闭环体系的升级。

“单从CT产品系统来看,目前中国已经覆盖飞利浦全球生产能力60%-70%。”陈胜裕举例道,“同时苏州研发中心承担了全球近90%的研发工作,包括许多重要的零部件创新。”

可以看出,以上一系列关键决策,使飞利浦本土化正在从量变转化为质变,在这背后,离不开飞利浦扎根于中国的决心、总部的支持以及中国战略优先级的调整

一方面,在决策层面,由于飞利浦不设亚太区,中国可以直接与总部沟通,架构相对扁平,大中华区拥有更多自主决策权。

另一方面,在组织架构层面,飞利浦在各个业务集团中均成立了一个专注于中国市场需求的“中国业务团队”,连接上游业务集团和下游本地客户需求,从中国本地客户的实际需求出发,于源头规划“在中国、为中国”的产品路线图。

三大策略模式,正在筑牢飞利浦本土化的“根”

整合、蓄力、起跑、加速,飞利浦的本土化步伐之所以能维持持续的加速度,是因为一系列紧跟市场节奏的战略与战术调整。

从用户需求出发,飞利浦的四大业务板块正在以三种不同的模式,齐力推进飞利浦的本土化进程。

基于本土洞察、源自中国的解决方案

要做完全本土化的产品或解决方案,必须洞察中国医疗机构真正的临床科研痛点。

对此,陈胜裕直言,“过去,这一方面我们着重在国外进行,很多的工作流是以西方医院为标准来做初始设计。而现在,我们与全球业务总部沟通,从研发创新之初,就要把中国市场的需求考虑进去,而不是等到产品出来后,再进行本土化调整。”

以飞利浦的远程医疗“神器”神飞云为例,它正是基于中国市场的需求而进行设计开发,是100%在中国应运而生的定制化解决方案

神飞云是飞利浦与神州医疗联合出品的智能云平台解决方案,可为不同层级的医院提供基于“云平台”的三位影像后处理、影像辅助诊断、放疗计划辅助等服务,赋能医联体实现均质化的精准诊疗。

据悉,自2018年初版发布以来,飞利浦持续探索解决方案的优化升级,如今神飞云已经进化到智能诊疗生态平台,累计服务医疗机构超1000家,助力了分级诊疗之下医疗大数据上“云”的发展趋势。

结合全球资源,打造全线“国造”产品

目前,在陈胜裕所领导的精准诊断业务线之中,包括高端在内的全产品线的研发、临床开发、生产环节都在加速落地中国,可以说“全面国产化”目标已经实现在即

在超声产品线上,未来1-3年,飞利浦将逐步扩大国产化超声产品的组合,实现全线100%国产化,包括EPIQ超高端超声产品。

在CT产品线上,飞利浦正在着力拉近全球同步上市的时间差。以代表下一代能量探测器技术的皓克Spectral CT为例,2021年全球上市后国内几乎同一时间启动了重点医院的临床开发,目前已经完成国产版本的注册上市。

在MR产品线上,飞利浦以实力加持,打破常规地从高端线自上而下进行国产化布局,包括超高端产品Ingenia Elition 3.0T金梭磁共振和无液氦磁共振 Ingenia Ambition,都将在今年内一一实现本土化。此外,MR产品的本土设计能力同样不容小觑,1.5T主力机型Prodiva不仅实现本地研发制造,更是销往全球57个国家,今年即将迎来第1000台的下线装机。

与本地生态系统共创,加速解锁创新合作模式

中国是飞利浦全球第二大市场,除了设备本土化,医疗信息本土化同样是飞利浦实现战略目标必不可少的途径之一。

值得肯定的是,今年以来,飞利浦尝试医疗信息化的方式更加多元,甚至解锁了不少新的合作模式,做出了跨国企业医疗信息本土化的有益尝试

  • 今年5月,飞利浦宣布与医疗信息化龙头企业创业慧康正式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通过股份转让的形式成为后者第二大股东,未来双方将深度合作建设全院级智慧医疗信息化系统,共同推进中国健康医疗系统深化数字化转型。

  • 6月,飞利浦与在线数字医疗公司红云融通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协同共创符合中国健康医疗系统实际需求的远程医疗协作平台,促进先进的健康科技和优质医疗资源下沉。

以上在中国医疗信息化市场的“主动出击”,对于双方来说无疑是一场共赢之举。

在飞利浦方面,将借助合作企业的实施团队进行推广和本地化落地,更好满足中国的规范和监管,加快中国市场“端到端”健康医疗信息化布局。

在合作企业方面,将有机会学习飞利浦世界一流的行业服务经验,实现自身成长的飞跃,同时借助飞利浦的资源和渠道,加速共建中国医疗数字化,甚至向全球市场拓展。

此外,飞利浦的本土化合作名单中还包括神州医疗、柏视医疗、睿心医疗、数坤科技等国内一流AI企业。

专注价值型医疗,跑出“中国速度”的本土化

时间回到2016年,着眼于纷繁复杂的中国医疗健康系统的细分需求,飞利浦开启大刀阔斧的战略转型:从硬件到软件到数字化系统、从以单纯设备制造销售商到以疾病为中心的解决方案提供商,力争从用户需求出发,成为一家持续为合作伙伴解决临床痛点的“价值”供应商。

为实现这个目标,五年来,飞利浦中国不断引进全球创新成果,并携手包括产、学、研、用在内的本地生态系统,精雕细琢,打磨出了集成“智能设备、系统、软件和服务”在内的数个整合型解决方案。

结合近来的医改走向来看,这一方向十分具有前瞻性。

去年底,国家医保局敲定《DRG/DIP 支付方式改革三年行动计划》,至此,DRG/DIP作为价值医疗、精细化管理的代名词,正式成为未来中国医疗行业发展的主旋律。

趋势之下,药械企业一方面要提升产品的临床疗效和技术价值,另一方面也要从全局出发,最优化每个产品在相应病种项目中的定位。因此,以疾病为导向、价值赋能为目标的一体化解决方案供应商更具有整体优势

“几年前,在刚开始步入转型的时候,飞利浦就成立了Solution Center 解决方案中心,来加强提供解决方案的能力,帮助客户应对来自诊断治疗、流程优化、医院管理、临床科研等多方面的挑战,解决各个环节的痛点问题。”陈胜裕说道,“我们非常重视研发以疾病为中心的解决方案,在去年也推出了‘升级版’的整体解决方案,包括心血管智慧全程解决方案、智慧影像全流程解决方案、放射肿瘤整合解决方案和智慧重症解决方案。”

这些以疾病为中心、着眼于重点科系或临床场景的的解决方案,令飞利浦更加关注用户需求,更关注利用生态系统的力量提供整体的医疗价值,与客户达成深度的长期合作关系,这种思维与实践成果所筑成的护城河,有望带着飞利浦抵达更深、更远的本土化战场

“中国速度”要求跨国企业突破原有体系,将研发、决策、服务等核心环节落地于中国,才有可能适应本土市场的飞速发展。

然而,市场竞争没有唯一的答案,所有跨国企业以患者为核心的本土化尝试都值得尊敬,他们带着顶尖产品从全球走到中国,必然也会带着中国烙印、中国思考反哺全球。

本文著作权属原创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场。我们转载此文出于传播更多资讯之目的,如涉著作权事宜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