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立于2017年的精锋医疗是全球领先且快速成长的手术机器人公司,致力于设计、开发、制造和商业化手术机器人。目前已启动多孔及单孔腔镜手术机器人的关键性临床试验,是中国首家、全球仅有的两家公司之一。
然由于在研产品仍处于开发阶段,精锋医疗并无产生任何收益或任何销售成本;截至2020年及2021年,精锋医疗亏损净额分别为人民币7940万元及人民币3.49亿元,目前公司处于0收入阶段,未来或将持续亏损。
精锋医疗(Edge Medical),成立于2017年5月4日,总部位于深圳;由两位曾留学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及哈佛大学的博士联合创立。公司核心团队由一支来自MIT、Harvard、帝国理工等世界名校的科学家和一支来自西门子、华为等知名企业的骨干工程师组成。经过多年积累,截至2021年11月,精锋医疗已累计申请及授权专利超400项。已完全独立掌握了手术机器人所涉及的结构设计、系统控制、运动算法与人工智能算法等多项核心技术。
目前,精锋医疗已经拥有了以机器人技术为中心的三大产品管线,包括现在应用范围最广的多孔腹腔镜手术机器人系统、代表外科手术发展方向的单孔腹腔镜手术机器人系统以及超高清立体内窥镜。
据了解,精锋医疗的核心业务手术机器人主要包括多孔手术机器人和单孔手术机器人,且已获得国家三类医疗器械审批绿色通道。 其中精锋医疗多孔手术机器人已完成泌尿外科临床入组,在部分参数上已超越了进口产品达芬奇手术机器人,并于2021年9月完成泌尿外科注册临床入组。
同时,该款机器人于2021年8月率先进入妇科领域注册临床试验阶段,成为国内首个进入双科室临床试验的腔镜手术机器人系统。成为国内首个进入双科室(泌尿科、妇科)临床注册手术机器人公司,预计2022年产品上市。
另外,其单孔手术机器人的“创新医疗器械”特别审查申请已于2021年4月获得通过,且已启动临床试验注册,有望成为国内首个上市的单孔手术机器人产品。
据招股书显示,精锋医疗计划于2022年下半年开始建设上海临港生产中心,预计于2024年投入使用。上海临港生产中心预计总面积约为60,000平方米,每年可生产超过500台腔镜手术机器人,有望成为目前中国最大的手术机器人生产基地。另外公司在深圳设有生产设施,年产能约为80台手术机器人,总面积约为8000平方米。
2021年2月,精锋医疗宣布完成近6亿元的B轮融资。由LYFECapital(济峰资本)和康基医疗(09997.HK)领投,老股东三正健康投资和国策投资联合领投,祥峰投资、博远资本、雅惠投资、老股东保利资本(长江创创VC STAR项目合作伙伴)跟投。
同年11月,精锋医疗再次宣布完成超2亿美元(折合人民币12.7亿元)C轮融资签约。由博裕投资领投,淡马锡和红杉中国联合领投,三正健康投资、LYFE Capital(洲嶺资本)、国策投资等老股东追加投资,中国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基金、OrbiMed、晨壹投资、大湾区基金、Octagon Capital、Sage Partners、临港蓝湾资本、Mirae Asset (未来资产)等海内外知名投资人跟投。综合此前数轮融资,其累积融资规模已在20亿元人民币的量级。
然而,从其招股书来看,公司财务数据方面,由于在研产品仍处于开发阶段。往绩纪录期间,精锋医疗并无产生任何收益或任何销售成本,且产生经营亏损。截至2020年及2021年,精锋医疗亏损净额分别为人民币7940万元及人民币3.49亿元,主要由于研发开支所致。
同期间,经调整净亏损(非国际财务报告准则计量)分别为人民币3976万元及人民币1.15亿元。精锋医疗表示,预计在不久将来会产生净亏损,并且随着进一步研发工作、继续开发、寻求监管批准以及将在研产品商业化,亏损或会增加。
当前,随着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新科技的快速渗透,医疗健康正在与机器人全面融合,引领外科技术大变革。手术机器人行业迎来快速发展,赛道火热,备受资本青睐。2020 年全球机器人手术市场规模为 61 亿美元,预计从 2021 年到 2028 年将以 17.60% 的复合年增长率增长,到 2028 年将达到 222.7 亿美元(折合人民币约为1414亿元)。
纵观国内手术机器人领域,2021年国内手术机器人行业共发生30余起融资,收获新一轮融资的鑫君特、术锐、精锋医疗、长木谷、元化智能、瑞龙诺赋、键嘉机器人、柳叶刀机器人等企业的背后就有包括软银、红杉中国、顺为资本等知名投行,很多A轮或B轮融资都在数亿级以上,美团龙珠、美力敦等企业以及国药资本纷纷入局手术机器人市场,尤其是2021年10-11月共有11家专注开发手术机器人的公司完成融资。
2021年2月,工信部又发布了《医疗装备产业发展规划(2021-2025)》的征求意见稿,提出“推进手术机器人在重大疾病治疗中的规范应用”。 同年10月23日起,机器人辅助骨科手术进入北京甲类医保支付目录(可100%报销),一次性机器人专用器械获得北京乙类医保支付(可部分报销)。
在手术机器人技术的不断突破和政策环境利好的双重推动下, 手术机器人的时代已经到来。且随着政策进一步放松、大量资本涌入,手术机器人已进入黄金赛道。
手术机器人属于高端医疗器械,核心技术研发、获取难度大,研发周期长,对设备的性能、技术参数、安全性要求高。且行业的核心技术需要“产、学、研、医”的深度结合,需要经过长时间的技术积累和持续投入,初创科技公司的技术追赶难度很大。
另外,从目前来看国内多家手术机器人公司尚处于产品研发的早期阶段,并无成型的商业化产品与商业模式落地,均处于持续亏损的阶段,此次拟港交所上市的精锋医疗也一样,国内手术机器人企业想要走出自己的商业化道路道阻且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