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管趋严?又一个生物医药企业科创板IPO被否
来源: 医药投资部落 2021年09月24日 14:49
  9月22日,吉凯基因迎来科创板上会,被正式否决,这是继海和药物之后,本月第二家被否决的生物医药企业,显示监管标准的执行尺度趋严
  据了解,吉凯基因全称为上海吉凯基因医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其成立于2002年8月。
  公司主要业务为靶标发现及其衍生业务,具体包括靶标筛选及验证服务、新药研发及其知识产权交易、临床前研究/临床研究服务;公司同时也从事医学检测服务业务、科研仪器和耗材销售业务。
  2018年-2020年以及2021年上半年(下称“报告期”),吉凯基因的营业收入分别为1.57亿元、2.08亿元、2.43亿元、1.16亿元。
  其中公司靶标筛选及验证服务由医生等个人客户形成的营业收入分别为1.34亿元、1.6亿元、1.51亿元及7739.09万元,相当于营业收入的85.19%、76.86%、62.12%、66.52%。
  上会稿显示,这个主要业务是,吉凯基因与研究型医生订立业务合同并向其交付产品或服务,医生客户通过其自主申请的科研课题经费、自有资金等进行支付。
  不过,吉凯基因在这方面造成了一种瑕疵。吉凯基因主要通过业务合同、邮件销售确认单等方式与医生个人客户确定合同关系。
  报告期内,公司靶标筛选及验证服务的客户主要为医生个人客户,且业务合同由医生个人客户签署,但业务合同的客户对象(“甲方”)列示为个人客户所在单位,存在一定的合同形式瑕疵。
  2021年,公司已对该合同形式瑕疵进行修改,现行业务合同文本载明的合同相对方和实际签署方均为个人客户。
  另外,吉凯基因报告期内销售费用率较高,分别为34.51%、31.54%、29.02%及35.28%,这意味着,吉凯基因当期每取得10元营业收入的同时,也花费了3元左右的销售费用。而上会稿中,吉凯基因的可比公司销售费用率平均值分别为7.18%、8.85%、8.91%、2.82%。
  对此,吉凯基因表示,主要因为公司靶标筛选及验证业务的主要客户为研究型医生,客户集中度较低,需要拥有一定数量的销售人员对各地的研究型医生进行销售业务覆盖。因此公司的销售人员数量较多,销售人员职工薪酬总额较大,导致公司销售费用总额较高。
  根据此前公布的问询问题,监管层对于吉凯基因的“科创含量”存在一定的质疑:
又一个生物医药企业科创板IPO被否
  在上会稿中,吉凯基因披露了22份含有特殊权利条款的协议,其中17份明确了吉凯基因的上市期限。比如,通惠股份、泽璟制药、鑫檀投资、王永生在2020年7月向吉凯基因增资,并与吉凯基因和吉凯基因实控人签订补充协议。
  协议包含吉凯基因需在2022年12月31日前实现A股IPO上市,否则投资方有权要求回购。
本文著作权属原创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场。我们转载此文出于传播更多资讯之目的,如涉著作权事宜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