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若没能抓住政策红利,快速实现基层市场渗透, 就无法乘上这股春风为企业带来 “芝麻开花,节节高”般的连锁效应。那么,医械企业要如何摸清门道,精准地向前迈进?
办医政策持续放开
为医械市场降低门槛,注入活力
国家十四五规划的“提笔之年”,社会办医被书写进医疗服务体系的重要篇章中。为增加医疗资源的有效供给、满足群众多层次多样化的诊疗和健康服务需求。党中央、国务院出台一系列政策文件,持续优化和改善办医环境。这也在一定程度上为医械市场输入了源源不断的活力。
6月30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发布《关于印发社会办医疗机构大型医用设备配置“证照分离”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通知》中提出:在全国范围内,社会办医疗机构乙类大型医用设备配置许可开始实行告知承诺制;在自由贸易试验区内,社会办医疗机构乙类大型医用设备配置将由审批改为备案管;在全国范围内,进一步优化社会办医疗机构甲类大型医用设备配置许可审批服务。这一政策的提出,一方面释放了社会办医的建设拳脚,另一方面为国内许多医械企业打开了社会办医市场的大门。
日前,由《中国医疗设备》发布了《中国医疗器械进口替代产品分析报告》。该报告量化分析了医疗器械国产化率,反映了中国医疗器械产品进口替代现状。截至2020年底,94.6%的二级产品类别已实现不同程度的进口替代。近4年进口替代优势品类数量增幅超过70%。同时,2017-2020年期间国产化率0%的品种数量逐年减少。这期间,促使医疗器械产品国产化率突破50%的共计6740家企业。
办医聚焦“大专科,小综合”
医械市场可瞄准康复、骨科等领域
医院管理模式转向信息化
医械市场走进数字化营销时代
站在时代的风口,乘风而上,往往是理想之选。近几年,移动互联网和数字技术对医疗服务行业造成了深远的影响。为优化医疗服务,最大程度提高诊疗效率,互联网医疗快速崛起,智慧医院趋势初现。
需要看到,医疗服务及管理模式的信息化转变,意味着“高效”、“精准”、“低成本”、“透明化”将成为未来医院发展运营的主要关键词。医械企业已经一脚踏入了互联网营销的浅滩。如何在目标市场中冲出重围,需要这些企业改变传统销售模式,探索创新推广之道,才有可能尽快上岸。 可以看到,当前,社会办医已进入新的十年周期。未来10年,将会是价值医疗与医疗信息化推进的10年。械企需要思考,自己在民营市场中已渗透了几分?若想在其中分得一杯羹,那就需要加紧步伐,利用互联网渠道优势,开启社会办医领域的重要端口,推动流量资源的市场化。 因为无论何时,社会办医这条“复利曲线”,越到变化革新的时刻,越能体现出其具有的巨大潜力和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