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会员登录

用户登录 评委登录
一周内自动登录 建议在公共电脑上取消此选项
一周内自动登录 建议在公共电脑上取消此选项
依据工信部新规要求,运营商部署做出调整,现部分用户无法获取短信验证码(移动运营商为主)。如遇收不到短信验证码情况,请更换其他手机号(联通、电信)尝试,有疑问请电话咨询:18912606905、18136127515。
一周内自动登录 建议在公共电脑上取消此选项
手机验证码登录 还未账号?立即注册

会员注册

*依据工信部新规要求,运营商部署做出调整,现部分用户无法获取短信验证码(移动运营商为主)。如遇收不到短信验证码情况,请更换其他手机号(联通、电信)尝试,有疑问请电话咨询:18912606905、18136127515。
已有账号?
医械创新资讯
医械创新资讯

3.5 万台!GE医疗“CT 之眼”国产化破局

日期:2025-07-17
浏览量:2155

近日,GE医疗北京影像设备制造基地(以下简称“GE医疗北京基地”)迎来第3.5万台探测器的正式下线。

被誉为“CT之眼”的探测器是CT设备最核心的成像部件,其精度直接决定成像质量。过去,这种高端部件长期被国外垄断,一粒尘埃就能让整个产品报废的严苛工艺,曾是中国制造难以跨越的技术鸿沟。


国产化突破:从零到35000台的征途

2008年,GE医疗北京基地生产出首款X光机用的平板探测器,迈出探测器国产化第一步。四年后,国产CT探测器制造产线正式落地;2017年,首条CT探测器智能产线建成;2020年,核医学PET探测器制造项目启动。

探测器制造堪称医疗设备领域的“皇冠明珠”。其核心结构包含三层精密组件:捕捉X光的“眼睛”(闪烁晶体层)、转换信号的“神经”(光电转换层)、处理数据的“大脑”(电子电路层)。

每层对齐误差需控制在微米级——相当于在头发丝上排电路。这种精度才能让CT影像捕捉到更细微的病变。

技术突破背后是智能制造的全方位升级。在原材料筛选环节,工厂用超过60万次生产经验训练的AI质检员,可在早期阶段揪出超90% 的原材料质量问题。

在成像芯片匹配环节,每个探测器需匹配416个性能各异的芯片单元。传统人工匹配需5小时,如今通过AI算法,整个流程压缩至10分钟。


“灯塔工厂”:一条产线抵一座海外工厂

北京基地已成为中国医疗设备行业首家“灯塔工厂”,代表智能制造最高水平。

“别看这条产线只有20名工人,但产量相当于我们在海外的一座工厂,而海外工厂则需要两三百名工人。”GE医疗北京影像设备制造基地总经理冯健介绍。

科研人员在进行研究


革命性突破来自人机协同创新。手术机测试需在射线环境中完成,过去工人需反复开关设备、进出调整,一台设备要调整40次。如今不怕射线的机器人一字排开,设备测试一路不停“跑”完流程。

原本需要五六天的测试,现在仅需5小时。效率提升的同时,智能设备摆脱了对人工经验和手法的依赖,产品一致性水平显著提高。

“整个流程、方案的设计,都是在中国这边做出来的。”冯健透露,海外兄弟工厂已计划来华学习这条产线技术。


产业链崛起:一颗“明珠”带动千企升级

35000台探测器背后,是一条完整产业链的崛起。在GE医疗推动探测器国产化进程中,上海六晶科技从仅有10余名员工的小企业,发展成拥有150名员工、业务覆盖全球1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行业新锐。

如今,该公司不仅为GE医疗供应特种材料和核心零部件,还为其他国产CT设备厂家提供配套服务,提升了整个行业关键材料的安全保障。

北京基地作为GE医疗在中国的第一个制造基地,已发展为GE医疗全球最大的影像设备制造基地。基地每年供货全球100多个国家,GE医疗全球销售的CT中60%产自这里。

截至今年上半年,该基地生产的乳腺机、X光机、骨密度仪累计发运超2.5万台,骨科手术机设备全球发运超2万台。

GE医疗在中国布局六大生产基地(含七大工厂),形成京津冀、成渝、长三角、大湾区四大产业链集群,带动上下游1000多家供应链合作伙伴共同成长。

目前,GE医疗在中国销售的产品95%以上实现国产,主流产品零部件国产化率超85%,轴承、探测器、球管、超导磁体等核心部件均已国产化。


绿色智造:从国产替代到全球引领

7月16日,第三届链博会上,GE医疗联合发起 中国医疗设备绿色供应链创新生态圈联盟,携手洛阳轴承、西部超导等企业共同探索行业绿色发展新模式。同时发布的《2024年可持续发展报告》显示,GE医疗温室气体排放比2022年基准线减少23%。

北京基地光伏发电项目每年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超2000吨,无锡基地则入选无锡市首批“零碳”工厂试点单位。

中国本土创新力量正在反哺全球。京东方与GE医疗联合研发的3款监护产品显示模组亮相链博会,彰显国产供应链在高端医疗设备核心材料上的突破。

“智能制造、AI所需的资源、配套,在中国市场上都能找到。”冯健道出“北京智造”的核心优势。


行业变局:GPS遭遇国产力量强力挑战

GPS(GE、飞利浦、西门子)在中国市场正经历艰难时刻。2024年财报显示,GE医疗中国区营收暴跌15%,西门子影像业务在中国跌了4%,飞利浦出现两位数下滑。

医疗反腐风暴和国产替代政策双重压力下,游戏规则已彻底改变。《医疗装备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明确要求:到2025年,高端医疗设备国产率要超过50%。

价格差距令人震惊:过去进口1.5T核磁售价1200万,而国产同款仅600万。技术差距也在迅速缩小——联影的uCT SiriuX实现8ms心脏成像,比GPS更快;万东无液氦磁共振可节省20%碳排放。

售后服务方面,国产厂商的本地化驻点服务完胜需国外工程师飞抵的GPS。2024年,联影CT市占率冲到30%,将GE、西门子挤到二三名。

北京基地生产的CT设备已占GE医疗全球销量的60%,而这里下线的每台设备都搭载着国产“眼睛”。从上海六晶科技到西部超导,160余家核心供应链企业在精密制造领域共同成长。

GE医疗无锡基地的光伏板在阳光下闪烁,当京东方与GE联合研发的医疗显示屏点亮诊室,人们看到的不仅是一个工厂的蜕变,更是一个国家高端制造能力的觉醒。未来医院的CT室里,中国智造的眼睛将看得更远、更清晰。







▲文章来源:医疗器械创新网
▲转载请标注以上来源


声明:本文仅作信息传递之目的,仅供参考。本文不对投资及治疗构成任何建议,请谨慎甄别。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为保障双方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如有平台转载本篇文章,须自行对该篇文章负责,医疗器械创新网不对转载引起的二次传播负责。

往/期/回/顾


GE重大人事变动,新总裁“五一”到任!


巨头混战!谁能拿下BD2000亿“大蛋糕”?

卷哭同行,联影再包揽1.13亿大标!



返回列表